“條條線貫不空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條條線貫不空空”全詩
眾緣聚衲須微細,妙相莊嚴一大通。
下下針鋒無不實,條條線貫不空空。
連天鋪地山和水,一合圓成始脫籠。
更有一般奇物處,巖前枯木笑春風。
分類:
《衲衣示眾》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衲衣示眾》是宋代釋印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位佛教僧人穿著樸素的衲衣,表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紛擾、心靈自在的境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衲衣示眾,意味著僧侶穿上衲衣向眾人示范。衲衣是佛教僧人的常服,象征著他們舍棄了塵世的奢華和名利,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閑適自在的心境,即使身處萬物之中,卻能保持超然的態度。詩人表示自己雖然是一個閑散之人,但卻不能自己動手縫制衣物。他說眾多的因緣聚集在一起,衲衣的細節要做得非常精致,但整體形象卻是莊嚴而完美的。每一針都是實實在在的,每一根線都是貫穿實質的。山水連天般的布料,只有在拼接完整后才能真正呈現出完美的圓滿。此外,還有一些奇特的物品,比如枯木在巖石前迎著春風歡笑。
賞析:
這首詩詞以衲衣為象征,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對內心自在境界的向往。衲衣的制作需要精細的工藝和耐心的心境,這與修行的過程有著相似之處。詩人通過衲衣的隱喻,表達了一種無欲無求、超然物外的心境,展示了佛教僧人追求解脫和平靜的精神追求。
詩中的"連天鋪地山和水,一合圓成始脫籠"表達了事物的完美需要綜合各個部分的和諧與統一。只有在衲衣完整地制作完成后,它才能真正展現出它的美麗和內涵,也喚醒了人們對于整體和諧的追求。
最后的兩句"更有一般奇物處,巖前枯木笑春風"揭示了詩人對于自然界的感悟。枯木在巖石前迎接春風,意味著即使是看似凋零的事物,在春風的吹拂下也能展現出生機與歡笑。這種對于自然界的觀察和領悟,也是詩人追求心靈自由的體現。
《衲衣示眾》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表達了對于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內心自在的向往。通過衲衣的隱喻,詩人呈現了佛教僧人追求解脫和平靜的精神境界,并展示了事物和諧統一的美麗。同時,詩人對自然界的觀察與領悟,也進一步豐富了詩詞的內涵。
“條條線貫不空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à yī shì zhòng
衲衣示眾
yí gè xián shēn bāo wàn yǒu, bù néng zì bǎ zhe zhēn fèng.
一個閑身包萬有,不能自把著針縫。
zhòng yuán jù nà xū wēi xì, miào xiāng zhuāng yán yī dà tōng.
眾緣聚衲須微細,妙相莊嚴一大通。
xià xià zhēn fēng wú bù shí, tiáo tiáo xiàn guàn bù kōng kōng.
下下針鋒無不實,條條線貫不空空。
lián tiān pù dì shān hé shuǐ, yī hé yuán chéng shǐ tuō lóng.
連天鋪地山和水,一合圓成始脫籠。
gèng yǒu yì bān qí wù chù, yán qián kū mù xiào chūn fēng.
更有一般奇物處,巖前枯木笑春風。
“條條線貫不空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