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鳥不來空過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華鳥不來空過春”全詩
自心凈故元無作,放下許多閒苦辛。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僧人釋正覺的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華鳥不來空過春,
牛頭山上懶慵人。
自心凈故元無作,
放下許多閒苦辛。
譯文:
絢爛的鳥兒不再飛來,春天過去了,
在牛頭山上,懶散的人。
因為心靈已經清凈,所以不再有作為,
放下了許多無謂的痛苦和辛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宗的思想和境界,傳達了釋正覺對人生的領悟和心靈的自在。
詩的開篇,華鳥不來空過春,描繪了春天的離去,暗示了時光易逝、物換星移的無常性。華鳥是一種富麗堂皇的鳥類,它象征著美好和繁榮。然而,它已經不再飛來,意味著一切都是瞬息即逝的,沒有永恒的存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釋正覺對世俗繁華的超越,不被物質所束縛,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接著,詩中描述了一個懶散的人在牛頭山上。牛頭山是一個僻靜的地方,可以理解為禪修的場所。這個人懶散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他已經放下了對外界的執著和欲望,不再被紛繁的世俗所困擾。他在山上悠閑自得,追求心靈的寧靜和平和。
而“自心凈故元無作”這句表達了一個重要的禪宗觀念——心靈的凈化。釋正覺認為,當內心凈化時,個體的自我消失,沒有了執著和私欲,從而不再做無謂的行為。這種心靈的凈化歸于內心的安寧與自由,以及對世俗的超越。
最后一句“放下許多閒苦辛”,強調了放下一切煩惱和辛勞的重要性。通過放下執著和苦辛,人們可以達到心靈的自在和解脫。
整首詩抒發了釋正覺對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主張通過內心的凈化和超越,追求心靈的自在和解脫。這種追求與禪宗的核心理念相契合,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同時,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方式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追求。
“華鳥不來空過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huá niǎo bù lái kōng guò chūn, niú tóu shān shàng lǎn yōng rén.
華鳥不來空過春,牛頭山上懶慵人。
zì xīn jìng gù yuán wú zuò, fàng xià xǔ duō xián kǔ xīn.
自心凈故元無作,放下許多閒苦辛。
“華鳥不來空過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