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拂旦吹秋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朔風拂旦吹秋過”全詩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閑枯木堂中坐。
塵劫空時卻有空,道環虛處元無我。
靈靈不昧寂而知,衣缽少林分付可。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釋正覺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靜寧和的景象,表達了禪宗思想和修行的內涵。
譯文:
朔風拂旦吹秋過,
秋天的朔風輕拂著黎明,
時節已過,寒意漸濃。
時節薄寒宜就火,
寒冷的時候最適宜燃起火來取暖。
拱默威音世外游,
心境寧靜,無欲無求,自在地游弋在世外。
放閑枯木堂中坐,
放下一切繁瑣,靜靜地坐在枯木堂內。
塵劫空時卻有空,
紛繁的塵世中卻能體會到空靈的存在。
道環虛處元無我,
道法循環于虛空之中,無我之境。
靈靈不昧寂而知,
心靈清澈明亮,不受干擾,能夠認識到寂靜之境。
衣缽少林分付可,
作為少林寺的傳人,接受傳承的責任和使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禪宗的境界和修行的理念。通過描繪秋天的早晨、寒冷的氣候和靜謐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對精神自由的向往。
詩中所描述的"朔風拂旦吹秋過"一句,以朔風拂過黎明,秋天將過去的意象,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無常。接著,作者提到寒冷時就燃起火來取暖,體現了在物質生活中尋求舒適和保暖的需求,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在世俗紛擾中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閑枯木堂中坐"這兩句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心境,不受外界干擾,專注于內心的修行和思考。"拱默威音"指的是心境寧靜,不受外物所擾,"世外游"則是指修行者能夠超越塵世而自由地游弋。
"塵劫空時卻有空,道環虛處元無我"這兩句表達了對空性的領悟。塵劫指的是世間的紛擾和變化,而"空時卻有空"則表明在塵世中也能體會到真實的空靈境界。"道環虛處"指的是道法在虛空中循環,"元無我"則表達了超越個體的存在,回歸本源的境界。
最后一句"靈靈不昧寂而知,衣缽少林分付可"強調了修行者對內心的覺知和對真理的領悟。"靈靈不昧"表示心靈明亮,不受干擾,"寂而知"則表明在寂靜中獲得真知。"衣缽少林分付可"指的是作者身為少林寺的傳人,接受了傳承和使命,以此來強調詩詞《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釋正覺所作,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禪宗修行的境界和思想。詩中通過描寫朔風拂過黎明、寒冷的氣候和寧靜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對精神自由的向往。
詩中的景物和意象都具有象征意義。朔風拂旦,秋天將過去,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無常。寒冷時點火取暖,除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也可以理解為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閑枯木堂中坐"表達了超脫塵世的心境,專注于內心的修行和思考。"拱默威音"代表心境寧靜,不受外物所擾;"世外游"表示修行者能夠超越塵世而自由地游弋。
"塵劫空時卻有空,道環虛處元無我"強調對空性的領悟。塵劫指的是世間的紛擾和變化,而"空時卻有空"則表明在塵世中也能體驗到真實的空靈境界。"道環虛處"指道法在虛空中循環,"元無我"則表達了超越個體存在的境界。
最后一句"靈靈不昧寂而知,衣缽少林分付可"強調修行者對內心覺知和真理的領悟。"靈靈不昧"表示心靈明亮,不受干擾;"寂而知"則表明在寂靜中獲得真知。"衣缽少林分付可"指作者身為少林寺的傳人,接受了傳承和使命。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禪宗思想的表達,傳遞出追求內心寧靜、超越塵世紛擾、領悟真理的修行之道。這首詩詞讓人感受到禪宗的深邃和境界,引發人們對內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朔風拂旦吹秋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shuò fēng fú dàn chuī qiū guò, shí jié báo hán yí jiù huǒ.
朔風拂旦吹秋過,時節薄寒宜就火。
gǒng mò wēi yīn shì wài yóu, fàng xián kū mù táng zhōng zuò.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閑枯木堂中坐。
chén jié kōng shí què yǒu kòng, dào huán xū chù yuán wú wǒ.
塵劫空時卻有空,道環虛處元無我。
líng líng bù mèi jì ér zhī, yī bō shǎo lín fēn fù kě.
靈靈不昧寂而知,衣缽少林分付可。
“朔風拂旦吹秋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