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生路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生路上”全詩
清凈妙明,虛融通暢。
六門我絕,攀緣三界。
渠無身相,無生路上。
底人識取,萬迥和尚。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釋正覺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生滅的循環、本質的如來之藏,以及清凈明澈、虛空融通的境界。它展示了作者對禪宗思想的理解和表達。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生滅去來,本如來藏。
清凈妙明,虛融通暢。
六門我絕,攀緣三界。
渠無身相,無生路上。
底人識取,萬迥和尚。
這首詩詞的詩意體現了佛教禪宗的核心思想。作者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生命的起落、萬物的生滅,將其比喻為宇宙的奧秘和如來的真實本質。生滅的現象只是表象,真實的本質則是永恒存在的如來之藏。
詩中提到的清凈妙明、虛融通暢,描述了禪宗修行者達到的境界。清凈指的是心靈的純凈和超脫塵囂的狀態,妙明表示智慧的開啟和洞察力的增強,虛融通暢則表達了心與萬物的融合和互通無礙的境界。這些境界是禪修的目標,也是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境地。
詩中的“六門我絕,攀緣三界”表明作者超越了個人的觀念和執著,超越了塵世的束縛。六門指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絕指超越個人的自我意識。攀緣三界表示不再執著于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境界。作者通過超越自我和世俗的束縛,達到了無我無相,超越生死輪回的境地。
最后兩句“渠無身相,無生路上。底人識取,萬迥和尚。”表明禪修的目的是要超越個人的身相和生死的輪回,達到無相無生的境界。只有通過深入修行的人才能領悟到這一點,而禪宗高僧則是修行的楷模和榜樣。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禪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境界。它喚起讀者對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引導人們超越塵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智慧。
“無生路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shēng miè qù lái, běn rú lái cáng.
生滅去來,本如來藏。
qīng jìng miào míng, xū róng tōng chàng.
清凈妙明,虛融通暢。
liù mén wǒ jué, pān yuán sān jiè.
六門我絕,攀緣三界。
qú wú shēn xiāng, wú shēng lù shàng.
渠無身相,無生路上。
dǐ rén shí qǔ, wàn jiǒng hé shàng.
底人識取,萬迥和尚。
“無生路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