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存之性非有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妙存之性非有無”全詩
秋生眉目,霜侵發須。
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無。
一塵飛巨海,片雪點紅爐。
應事頭頭俱出礙,自然妙觸解回途。
分類: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是宋代釋正覺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禪修者的境界為主題,表達了禪修者超越塵世的境界和悟性的境地。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澗月之孤,巖松之癯。
秋生眉目,霜侵發須。
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無。
一塵飛巨海,片雪點紅爐。
應事頭頭俱出礙,自然妙觸解回途。
這首詩詞充滿了禪宗的意境和哲理。禪人孤立于澗月之間,瘦弱如巖松。秋天的氣息透過禪人的眉目,霜寒侵入他的發須。這些描寫表達了禪人與自然的融合,以及他與世俗之間的超越。
詩詞中的“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無”表達了禪修者對現象世界的超越與內在真性的體悟。一塵飛揚,如同巨大的海洋,片雪點綴紅爐。這里的一塵、片雪都代表了世俗的煩惱和欲望,而巨海和紅爐則象征了禪修者內心的廣闊和明亮。
最后兩句“應事頭頭俱出礙,自然妙觸解回途”表達了禪修者在面對事物時不受外界約束的自然心境。禪修者能夠自如地應對各種事物,不受其困擾,自然地觸發內在的智慧,回歸本源。
這首詩詞通過對禪修者境界的描繪,展現了禪宗的思想和修行境界。以自然界的景物為背景,將禪修者的境界與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超越塵世,悟性自在的禪修境地。這種超越和自在的境界給人一種寧靜、明亮和解脫的感受,使人們對禪修者的境界產生贊嘆和敬仰。
“妙存之性非有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rén bìng huà zhǔ xiě zhēn qiú zàn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jiàn yuè zhī gū, yán sōng zhī qú.
澗月之孤,巖松之癯。
qiū shēng méi mù, shuāng qīn fā xū.
秋生眉目,霜侵發須。
zhū fǎ zhī xiāng le kōng jì, miào cún zhī xìng fēi yǒu wú.
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無。
yī chén fēi jù hǎi, piàn xuě diǎn hóng lú.
一塵飛巨海,片雪點紅爐。
yīng shì tóu tóu jù chū ài, zì rán miào chù jiě huí tú.
應事頭頭俱出礙,自然妙觸解回途。
“妙存之性非有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