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毳毿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毳毿毿”全詩
坐寒云巘,心空月潭。
虛應亡機而若谷,深禪有口而如鉗。
槃珠勿遺其色,囊錐不露其尖。
皇道大平沒棱角,自然雨五而風三。
分類: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是宋代釋正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瘦骨巖巖,殘毳毿毿。
譯文:消瘦如石骨,殘衣破舊。
詩意:這兩句描繪了禪修者的身體狀況。瘦骨巖巖,形容禪人消瘦的身軀,猶如石頭一般堅硬。殘毳毿毿,指禪人所穿的衣袍破爛不堪。通過這些形象描寫,表現了禪人在修行中對物質生活的超越和對精神追求的專注。
坐寒云巘,心空月潭。
譯文:坐在寒冷的云峰上,心中如空靈的月亮倒映在潭水中。
詩意:這兩句描繪了禪修者的修行環境和內心狀態。坐寒云巘,形象地表現了禪修者在高處坐禪的情景,感受到寒冷的氣息。心空月潭,通過比喻描繪了禪修者內心的寧靜和清明,就像月亮倒映在潭水中一樣。
虛應亡機而若谷,深禪有口而如鉗。
譯文:虛應對外界應變自如,如同山谷般開闊;深入禪定,口中如同鉗子般沉默。
詩意:這兩句描繪了禪修者在修行中的應對和內心狀態。虛應亡機而若谷,表達了禪修者對外界事物的應變能力,能夠靈活自如地處理各種情況,宛如開闊的山谷。深禪有口而如鉗,形容禪修者在深入禪定時,內心安靜無語,如同緊閉的鉗子一般。
槃珠勿遺其色,囊錐不露其尖。
譯文:保護佛珠不失其色彩,藏匿針尖不顯其鋒芒。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禪修者對修行之物的珍視和保護。槃珠勿遺其色,比喻禪修者對佛珠的愛護,不讓其失去原有的光彩。囊錐不露其尖,形象地描繪了禪修者對針尖的小心保護,不讓其鋒芒外露。
皇道大平沒棱角,自然雨五而風三。
譯文:皇道廣大平坦無邊,自然之道雨水五分風三分。
詩意:這兩句反映了禪修者對世界萬物和自然法則的理解。皇道大平沒棱角,表達了禪修者對皇道(佛法)的理解,認為其廣大無邊而沒有棱角之分。自然雨五而風三,描述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諧,雨水五分表示雨水的豐盈,風三分表示風的適度。
這首詩詞通過形象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禪修者對物質生活的超越、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對禪修修行的態度和理念。詩中充滿了禪修者對于清凈、寧靜和內心平衡的追求,以及對于外界世俗事物的超越和淡漠。通過對禪修者的身體、環境和內心狀態的描繪,詩詞傳遞出一種超越塵世、追求心靈自由和平靜的禪修理念。同時,詩中展現了禪修者對于自然法則的理解和對世界和諧平衡的贊美。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禪修者在修行道路上的追求和境界,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殘毳毿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rén bìng huà zhǔ xiě zhēn qiú zàn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shòu gǔ yán yán, cán cuì sān sān.
瘦骨巖巖,殘毳毿毿。
zuò hán yún yǎn, xīn kōng yuè tán.
坐寒云巘,心空月潭。
xū yīng wáng jī ér ruò gǔ, shēn chán yǒu kǒu ér rú qián.
虛應亡機而若谷,深禪有口而如鉗。
pán zhū wù yí qí sè, náng zhuī bù lù qí jiān.
槃珠勿遺其色,囊錐不露其尖。
huáng dào dà píng méi léng jiǎo, zì rán yǔ wǔ ér fēng sān.
皇道大平沒棱角,自然雨五而風三。
“殘毳毿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