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一塵分變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在一塵分變態”全詩
只在一塵分變態,高名勛業兩難泯。
分類:
《頌古一百則》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一百則》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正覺。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皤然渭水起垂綸,
皤然:純白,皎潔。渭水:渭河,古代五大河之一,流經今天的陜西、甘肅、寧夏等地。起垂綸:垂下魚線。
譯文:純白的渭水上垂下魚線。
詩意:此句以渭水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正在渭水邊釣魚的景象。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寧靜的漁翁生活中。渭水清澈皎潔,漁翁垂下魚線,展現出一種寧靜與自然的美好景象。
賞析:這句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皤然的渭水象征著純潔和寧靜,漁翁垂下魚線則顯示了一種從容和自在。整句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漁翁,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以至純至凈的心態享受漁翁的生活。這種生活態度和情調,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和諧,引導人們去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何似首陽清餓人。
何似:何如,比得上。首陽:山名,位于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清餓人:寧靜自在的人。
譯文:比得上首陽山的清凈人。
詩意:此句以首陽山上的清凈人為對比,表達了漁翁生活的寧靜與自在。作者通過比喻,將漁翁的生活與首陽山上的清凈人相提并論,突出了漁翁生活的美好和超脫塵俗的品質。
賞析:這句詩通過對首陽山上清凈人的比喻,突出了漁翁生活的寧靜和自在。首陽山上的清凈人被視為道家理想境界的代表,具有超脫塵俗、寧靜自在的品質。與首陽山上的清凈人相比,漁翁的生活雖然不及其純粹,但也能在自然的懷抱中達到一種內心的平靜和寧靜。通過這樣的比喻,作者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寧靜,以對抗繁忙嘈雜的現實生活。
只在一塵分變態,
只在:僅僅在于。一塵:塵世,紛擾的世界。分變態:離開塵世的狀態。
譯文:僅僅在于離開塵世的狀態。
詩意:此句表達了擺脫俗世紛擾的重要性。作者認為真正的寧靜和自在只能在離開塵世的狀態下獲得,暗示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需要超越世俗的束縛和追求。
賞析:這句詩以"一塵"和"分變態"為對比,強調了超越塵世的重要性。"一塵"代表紛擾的世俗,代指繁忙、浮躁的現實生活,而"分變態"則表示超越塵世的狀態,即遠離世俗、追求內心寧靜的境界。作者通過這樣的描述,表達了對超越物質欲望和功名利祿的追求,讓人們意識到真正的滿足和內心的寧靜并非來自外部的物質,而是需要內心的超然和修煉。
高名勛業兩難泯。
高名:聲名顯赫。勛業:功績。兩難:兩個難以抉擇的選擇。泯:消失。
譯文:聲名顯赫和功業兩者難以同時保持。
詩意:此句探討了聲名和功業之間的矛盾和抉擇。作者認為追求聲名和追求功業是兩種難以兼得的選擇,暗示人們在追求人生價值時需要面對權衡和抉擇。
賞析:這句詩點出了聲名與功業之間的矛盾。高名和勛業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但往往難以同時保持。追求聲名意味著追逐外界的認可和贊譽,而追求功業則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時間,專注于實際的成就。作者通過這樣的表達,提醒人們在追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需要權衡選擇,明確自己的追求,并理解到聲名和功業并非絕對的對立,而是需要在個體的價值追求中尋找平衡。
通過《頌古一百則》,作者釋正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漁翁在渭水邊垂釣的寧靜畫面,引發了人們對內心寧靜和追求的思考。詩詞通過對比和比喻,表達了人們追求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平靜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聲名和功業時需要面對的選擇和困惑。整首詩以寧靜和超脫為中心主題,引導人們反思現實生活中的繁忙與浮躁,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只在一塵分變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yī bǎi zé
頌古一百則
pó rán wèi shuǐ qǐ chuí lún, hé sì shǒu yáng qīng è rén.
皤然渭水起垂綸,何似首陽清餓人。
zhī zài yī chén fēn biàn tài, gāo míng xūn yè liǎng nán mǐn.
只在一塵分變態,高名勛業兩難泯。
“只在一塵分變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