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花綻非干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知花綻非干木”全詩
爭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讓守林居。
須知花綻非干木,無腳行時早觸途。
昨朝風起長安道,元是崑崙進國圖。
分類:
《頌古二十一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釋正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雙盲入暗路崎嶇,
日落棲蘆暫得蘇。
爭似石人眠半夜,
免教舜讓守林居。
須知花綻非干木,
無腳行時早觸途。
昨朝風起長安道,
元是崑崙進國圖。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種追求自由和安定的情感。詩中的雙盲人象征著迷茫和困惑,他們踏上了一條崎嶇的暗路。當日落時,他們在蘆葦叢中找到了暫時的庇護。與此同時,詩人提到了石人,暗示了那些在夜晚安睡的人們。這與舜讓的典故形成了對比,舜讓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君主,他將帝位傳給了禹,選擇了守護林居的寧靜生活。
詩人還強調了花朵的綻放和木頭的干枯之間的區別,暗示人們應該早日行動,避免觸碰到困難和陷阱。最后,詩人提到了昨天長安道上的風起,指的是過去的壯麗景象,而這些景象源于崑崙進國的圖景,暗示了追求進步和發展的愿望。
賞析:
《頌古二十一首》以簡潔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語言描繪了人們對自由和安定的追求。通過對比雙盲人和石人的境遇,詩人表達了對于選擇寧靜生活的理解和贊美。詩中的花綻和早觸途的意象提醒人們要及時行動,避免錯失機會和陷入困境。最后,詩人通過提到過去的壯麗景象和追求進步的愿望,暗示了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通過隱喻和比喻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讀者在品讀時可以感受到自由與安定、行動與寧靜之間的對比,同時也可從中獲得對于積極向上的態度和人生追求的啟示。
“須知花綻非干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èr shí yī shǒu
頌古二十一首
shuāng máng rù àn lù qí qū, rì luò qī lú zàn dé sū.
雙盲入暗路崎嶇,日落棲蘆暫得蘇。
zhēng shì shí rén mián bàn yè, miǎn jiào shùn ràng shǒu lín jū.
爭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讓守林居。
xū zhī huā zhàn fēi gàn mù, wú jiǎo xíng shí zǎo chù tú.
須知花綻非干木,無腳行時早觸途。
zuó cháo fēng qǐ cháng ān dào, yuán shì kūn lún jìn guó tú.
昨朝風起長安道,元是崑崙進國圖。
“須知花綻非干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