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長須此路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世長須此路行”全詩
分明寄取原頭路,百世長須此路行。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從簡》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名為《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從簡》。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年少時與兄長相依為命,
如今我已老衰,而你方剛開始成長。
明白地傳授你原本的道路,
百世之久必將走過這條路。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元稹對他的侄子的關心和教誨。作者首先回憶起自己年少時與兄長的親密關系,然后指出自己如今已經老去,而侄子還年輕,剛剛踏入人生的起步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希望能夠明確地傳授給侄子一些生活的道理和經驗,讓他能夠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正確的方向。作者相信,只有經歷了百世的沉淀和積累,才能真正領悟到這條道路的真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晚輩的關心和期望。通過將自己年少時與兄長的情景與現在衰老的自己與年輕的侄子進行對比,作者展現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和代際傳承的重要性。作者希望侄子能夠從自己的經驗中獲益,明白人生的道路并勇往直前。詩中的"百世長須此路行"一句意味著只有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和歷史的沉淀,才能夠真正理解并走好這條道路。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親情和人生經驗的思考,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它通過簡單的字句和意象,傳遞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整首詩字數不多,但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百世長須此路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rì máo kōng lù shì zhí huì jí cóng jiǎn
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從簡
wǒ xī hái tí cóng wǒ xiōng, wǒ jīn shuāi bái ěr chū chéng.
我昔孩提從我兄,我今衰白爾初成。
fēn míng jì qǔ yuán tóu lù, bǎi shì cháng xū cǐ lù xíng.
分明寄取原頭路,百世長須此路行。
“百世長須此路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