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嫁黔婁百事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嫁黔婁百事乖”全詩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藎篋 一作:畫篋)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遣悲懷三首·其一翻譯及注釋
翻譯
你如同謝公最受偏愛的女兒,嫁給我這個貧士事事不順利。
你見我沒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釵因我相求而買酒。
你用野蔬充饑卻說食物甘美,你用落葉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祿你卻離人間,為你寄點延請僧道超度士靈。
注釋
⑴謝公東晉宰相謝安,他最偏愛侄女謝道韞。
⑵黔婁:戰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順遂。
⑶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
⑷泥:軟纏,央求。
⑸藿:豆葉,嫩時可食。
⑹奠:祭奠,設酒食而祭。
遣悲懷三首·其一賞析
這首詩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并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借指韋氏,以戰國時齊國的貧士黔婁自喻,其中含有對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順遂,這是對韋氏婚后七年間艱苦生活的簡括,用以領起中間四句。“泥”,軟纏。“長藿”,長長的豆葉。中間這四句是說: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活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平常家里只能用豆葉之類的野菜充饑,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便靠老槐樹飄落的枯葉以作薪炊。這幾句用筆干凈,既寫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艱難處境,又能傳神寫照,活畫出賢妻的形象。這四個敘述句,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贊嘆與懷念的深情。末兩句,仿佛詩人從出神的追憶狀態中突然驚覺,發出無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雖然享受厚俸,卻再也不能與愛妻一道共享榮華富貴,只能用祭奠與延請僧道超度亡靈的辦法來寄托自己的情思。“復”,寫出這類悼念活動的頻繁。這兩句,出語雖然平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凄苦的。遣悲懷三首·其一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約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時元稹在監察御史分務東臺任上;一說這組詩作于公元822年(長慶二年)。這是元稹為懷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后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過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監察御史時,韋叢就病死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陸續寫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懷三首》。
“自嫁黔婁百事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bēi huái sān shǒu qí yī
遣悲懷三首·其一
xiè gōng zuì xiǎo piān lián nǚ, zì jià qián lóu bǎi shì guāi.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gù wǒ wú yī sōu jìn qiè, ní tā gū jiǔ bá jīn chāi.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jìn qiè yī zuò: huà qiè
(藎篋 一作:畫篋)
yě shū chōng shàn gān zhǎng huò, luò yè tiān xīn yǎng gǔ huái.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jīn rì fèng qián guò shí wàn, yǔ jūn yíng diàn fù yíng zhāi.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自嫁黔婁百事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自嫁黔婁百事乖”的相關詩句
“自嫁黔婁百事乖”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遣悲懷三首》是唐代詩人元稹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重在傷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韋叢。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并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第二首緊承上首,描寫妻子死后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第三首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突出悲懷,深化主題。全詩以淺近通俗的語言,娓娓動人的描繪,纏綿哀痛的真情,成為悼亡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