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亦非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境亦非存”全詩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分類: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釋智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釋智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心中的月亮獨自圓滿,光芒吞噬萬物的形象,勾勒出虛幻的畫面。光并非照耀著外界的景象,景象也并非真實存在,整理歸攏無法達到完美,光與景象同時消失。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境界與理念。詩人以心中的月亮來比喻內心的寧靜與圓滿,而這種寧靜與圓滿卻并非是通過外部世界的照射和存在來實現的。相反,詩人強調了外界景象的虛幻和不真實,暗示了外在事物的變幻無常與虛幻性。詩人試圖告訴讀者,真正的境界和圓滿并非依賴于外在世界的因素,而是存在于內心深處的靜謐。
賞析: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哲理。詩人通過對心中月亮的描繪,將內心的寧靜與圓滿與外部世界的虛幻和變幻進行對比。詩中的“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表達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境界,教導人們不要過于追求外在的物質和表象,而是要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詩詞中的意象與對立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深思和啟示,讓人們反思生活中對外在世界的過度依賴和追求,引導人們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佛教文化的影響,釋智朋作為一位僧侶,將佛家的思想與文學藝術相結合,以詩詞表達了對超越世俗、追求內心寧靜的信念。這也是宋代詩詞中常見的一種意境,強調了心靈的凈化和內在的修養。《偈傾一百六十九首》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引導讀者思考生活的真諦,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境亦非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īng yī bǎi liù shí jiǔ shǒu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xīn yuè gū yuán, guāng tūn wàn xiàng,
心月孤圓,光吞萬像,
qǐ mó huà yàng.
起模畫樣。
guāng fēi zhào jìng,
光非照境,
jìng yì fēi cún, shōu shí bù shàng,
境亦非存,收拾不上,
guāng jìng jù wáng.
光境俱亡。
“境亦非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