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帶東南海色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帶東南海色碧”全詩
眼帶東南海色碧,莫和煙雨看峨眉。
分類:
《靈叟歸蜀》釋智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靈叟歸蜀》
作者:釋智朋
朝代:宋代
中文譯文:
半生清苦衲無畦,
惟有莎庭積雪知。
眼帶東南海色碧,
莫和煙雨看峨眉。
詩意和賞析:
《靈叟歸蜀》是宋代僧人釋智朋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通過清新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老僧人苦修一生的境遇和他內心深處的感受。
首先,詩人表達了靈叟半生以來的清苦修行,使用了“清苦衲無畦”這一形象的描寫。清苦衲袈裟是僧人的裝束,無畦表示沒有穩定的財產和土地。這表明靈叟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與塵世隔絕,專注于修行。
接著,詩人描述了靈叟所居住的地方,莎庭積雪。莎庭是指草地,積雪象征著孤寂和寒冷。這里,詩人將靈叟與自然景色相連,表達了他與大自然的緊密聯系,只有大自然才能理解他的境況。
然后,詩人通過描寫靈叟的眼神,展現了他內心的深沉和廣闊。詩中提到“眼帶東南海色碧”,形容了靈叟眼中閃爍著東南海的藍色。這暗示著靈叟在長時間的修行中,心靈已經超越了塵世的界限,融入了大自然之中,擁有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
最后,詩人告誡讀者不要跟隨煙雨去看峨眉。煙雨是恍惚、迷離的景象,而峨眉則是險峻的山峰,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欲望。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人們追逐名利、沉迷塵世的警示,呼吁人們要保持清凈的心靈,不要被外界的干擾所迷惑。
《靈叟歸蜀》以簡潔的語言、深刻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展現了一個老僧人的清苦修行生活和內心世界。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境界的描寫,詩人引發讀者對禪修、超脫塵世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思考。詩中隱含的警示也提醒人們要珍惜心靈的純凈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眼帶東南海色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sǒu guī shǔ
靈叟歸蜀
bàn shēng qīng kǔ nà wú qí, wéi yǒu shā tíng jī xuě zhī.
半生清苦衲無畦,惟有莎庭積雪知。
yǎn dài dōng nán hǎi sè bì, mò hé yān yǔ kàn é méi.
眼帶東南海色碧,莫和煙雨看峨眉。
“眼帶東南海色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