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笠中流驗作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漾笠中流驗作家”全詩
憶昔高人何處去,夜深和月過平沙。
分類:
《偈頌十七首》釋智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智愚
《偈頌十七首》是宋代僧人釋智愚所創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詩意,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道人猛利難親近,
漾笠中流驗作家。
憶昔高人何處去,
夜深和月過平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道人(指修行道路的人)為主題,以及對高人(指高僧或高人物)的懷念和對自然的描繪。詩人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道人的理解和對高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道人猛利難親近”,表達了道人的修行之路艱辛而難以親近的特點。這里的“猛利”意味著道人修行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勇氣,才能跨越種種障礙,領悟到深層次的道理。
第二句“漾笠中流驗作家”,描繪了道人在漾笠(一種帽子)中流浪,通過實踐來驗證自己的修行成果。這里的“驗作家”表明道人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將修行的智慧付諸于實際行動,成為真正的行者。
第三句“憶昔高人何處去”,表達了詩人對昔日高人的懷念之情。高人在這里可以指代離世的前輩或離開的導師,他們對詩人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刻,追憶往事,思念那些曾經指引自己的高人。
最后一句“夜深和月過平沙”,以夜晚和月亮的景象作為詩詞的結尾,傳遞了一種寧靜和超越塵世的意境。平沙是廣袤無垠的沙漠,與道人修行的境界相呼應。在夜幕降臨時,月亮的光輝照耀著平沙,詩人通過這個畫面表達了自己對寧靜、超越和境界的向往。
《偈頌十七首》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道人修行之路的思考和對高人的敬仰之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內心對寧靜和超越的向往。這首詩詞給人以啟迪,讓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修行的道路。
“漾笠中流驗作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shí qī shǒu
偈頌十七首
dào rén měng lì nán qīn jìn, yàng lì zhōng liú yàn zuò jiā.
道人猛利難親近,漾笠中流驗作家。
yì xī gāo rén hé chǔ qù, yè shēn hé yuè guò píng shā.
憶昔高人何處去,夜深和月過平沙。
“漾笠中流驗作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