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出豐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義出豐年”全詩
君子道長兮露柱咨參,小人道消兮燈籠作舞。
義出豐年,道復太古。
國師歡喜問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分類:
《偈頌二十一首》釋智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十一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智愚。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一種道德的教誨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股氣息悄然回歸,百花開始發芽生長。君子修身齊家治國興兮,如參照朝露之柱,以求庇佑;小人敗德潰行兮,如把舞動的燈籠,以自取其辱。義行使人豐收年景,道德回歸至太古時代。國師欣喜詢問如何歸趨,冬至和寒食共一百五。
這首詩詞通過對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揭示了人們的行為與道德選擇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影響。詩中提到的君子代表著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準則,他們修身齊家治國興,符合道義規范,因此能夠獲得安寧和祝福。相反,小人則指代那些道德敗壞、行為不端的人,他們以短暫的享樂和虛榮為追求,最終將陷入困境和羞辱。
詩人通過描繪一氣潛回、百昌萌動的景象,表達了正義和道德的力量是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他強調了道德價值觀在個人和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修養對于實現繁榮和和諧的作用。
在最后兩句中,國師詢問如何歸趨,冬至和寒食共一百五,暗示了一種對于道德回歸和人們行為選擇的期盼。冬至和寒食是中國傳統節日,意味著寒冷季節的到來,也象征著人們對于新生和希望的期盼。通過將這兩個節日與道德歸趨聯系起來,詩人表達了對于社會道德的重塑和恢復的希望。
總的來說,《偈頌二十一首》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于道德價值觀的呼喚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詩人通過君子與小人的對比,強調了道德選擇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以及道德回歸對于實現繁榮和和諧的重要性。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象和傳統節日的象征手法,將道德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展示了詩人對于社會道德的期望和希冀。
“義出豐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shí yī shǒu
偈頌二十一首
yī qì qián huí, bǎi chāng méng dòng.
一氣潛回,百昌萌動。
jūn zǐ dào cháng xī lù zhù zī cān, xiǎo rén dào xiāo xī dēng lóng zuò wǔ.
君子道長兮露柱咨參,小人道消兮燈籠作舞。
yì chū fēng nián, dào fù tài gǔ.
義出豐年,道復太古。
guó shī huān xǐ wèn rú hé, dōng zhì hán shí yī bǎi wǔ.
國師歡喜問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義出豐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