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起則佛祖不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拈起則佛祖不識”全詩
涵養有得,劃削不平。
拈起則佛祖不識,放下也草木爭榮。
捱到凌霄八十四,誰知名重九重城。
分類:
《徑山西寮眾老郎請贊》釋智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徑山西寮眾老郎請贊》是宋代釋智愚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山中寮院的景色和其中的修行者的境界,表達出修行之道的深邃和超越塵世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
霜嚴氣烈,山空月明。
涵養有得,劃削不平。
拈起則佛祖不識,放下也草木爭榮。
捱到凌霄八十四,誰知名重九重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語言,刻畫了冬天嚴寒的景象和山中的寂靜明亮。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修者在這樣的環境中所獲得的心靈滋養和修行成果。
首句“霜嚴氣烈,山空月明”,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嚴寒的冬天和寮院所處的高山環境,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明亮的月光。這種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遞了一種清冷、肅穆的氛圍,也暗示了修行者對世俗欲望的超越。
接下來的兩句“涵養有得,劃削不平”,表達了修行者在修煉中的成果和境界。涵養有得,指的是修行者在修煉中獲得了滋養和提升,心靈得到了凈化與升華。劃削不平,表示修行者摒棄了塵世的浮華和欲望,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清凈。
接下來的兩句“拈起則佛祖不識,放下也草木爭榮”,表達了修行者的超脫和境界的高遠。拈起則佛祖不識,意味著修行者的境界已經超越了世俗的認知,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地。放下也草木爭榮,意味著修行者的一念之間,就能影響到周圍的萬物,使之蓬勃生長。這里的佛祖和草木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用來表達修行者的境界和力量。
最后兩句“捱到凌霄八十四,誰知名重九重城”,表達了修行者堅持修行的時間和追求名利的淡漠。凌霄八十四,指的是修行者長時間的堅持和磨礪,意味著他們在修行道路上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挑戰。名重九重城,則暗示修行者對名利的淡漠和超越,他們的追求已經超越了塵世的虛妄。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修行者的境界描寫,表達了修行之道的深邃和追求超越塵世的精神。它呈現了一種平和寧靜的意境,鼓勵人們追求內心的凈化和升華,超越世俗的欲望,追求精神的超脫和卓越。
“拈起則佛祖不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g shān xī liáo zhòng lǎo láng qǐng zàn
徑山西寮眾老郎請贊
shuāng yán qì liè, shān kōng yuè míng.
霜嚴氣烈,山空月明。
hán yǎng yǒu de, huà xuē bù píng.
涵養有得,劃削不平。
niān qǐ zé fó zǔ bù shí, fàng xià yě cǎo mù zhēng róng.
拈起則佛祖不識,放下也草木爭榮。
ái dào líng xiāo bā shí sì, shéi zhī míng chóng jiǔ zhòng chéng.
捱到凌霄八十四,誰知名重九重城。
“拈起則佛祖不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