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啼婦臥床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聲啼婦臥床上”全詩
三聲啼婦臥床上,一寸斷腸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葉墜,燕雛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應與暮年心不同。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感逝(浙東)》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逝(浙東)》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頭白夫妻分無子,
誰令蘭夢感衰翁。
三聲啼婦臥床上,
一寸斷腸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葉墜,
燕雛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
應與暮年心不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年夫妻無子的悲傷心情。頭發已經變白的夫妻分開時,使得他們的心情都感到像凋謝的荷花一樣凄涼。在床上,老婦人發出三聲啼哭,老人的心靈如同被切割了一寸,埋葬在土地之中。秋天,蟬的甲殼暗淡無光,樹葉凋零落下;燕子的幼鳥離去,夜晚的巢穴變得空蕩蕩。詩人深知這種痛苦并非獨自承受,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悲傷,但是在晚年的心情中,他感受到了與年輕時不同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失去子女的老年夫妻的悲傷。詩人通過描繪他們的心情和周圍的景物,展示了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比如將老人的心情比喻為凋謝的荷花、切割的斷腸,以及秋天蟬的甲殼暗淡、燕子巢穴的空蕩,這些形象都增強了詩詞的哀愁氛圍。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情感,給讀者帶來共鳴,讓人們對生命的脆弱和離別的悲傷產生深思。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句子和樸實的詞語展現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感慨。他不僅表達了對離別和失去的痛苦,還提醒人們在晚年時情感的變化。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感人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痛苦,使讀者產生共鳴并思考生命的意義。
“三聲啼婦臥床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shì zhè dōng
感逝(浙東)
tóu bái fū qī fēn wú zi, shuí lìng lán mèng gǎn shuāi wēng.
頭白夫妻分無子,誰令蘭夢感衰翁。
sān shēng tí fù wò chuáng shàng,
三聲啼婦臥床上,
yī cùn duàn cháng mái tǔ zhōng.
一寸斷腸埋土中。
tiáo jiǎ àn kū qiū yè zhuì, yàn chú xīn qù yè cháo kōng.
蜩甲暗枯秋葉墜,燕雛新去夜巢空。
qíng zhī cǐ hèn rén jiē yǒu, yīng yǔ mù nián xīn bù tóng.
情知此恨人皆有,應與暮年心不同。
“三聲啼婦臥床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