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芒童不用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報芒童不用鞭”出自宋代釋子淳的《頌古一○一首》,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wèi bào máng tóng bù yòng biān,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為報芒童不用鞭”全詩
《頌古一○一首》
瑞丱叢中懶欲眠,徐行處處迥翛然。
披毛戴角人雖識,為報芒童不用鞭。
披毛戴角人雖識,為報芒童不用鞭。
分類:
《頌古一○一首》釋子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一○一首》是宋代釋子淳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瑞丱叢中懶欲眠,
徐行處處迥翛然。
披毛戴角人雖識,
為報芒童不用鞭。
譯文:
在祥云之中懶懶欲眠,
緩慢行走,到處都充滿祥和。
那些身披毛皮、戴著角的人,雖然知道他們的存在,
卻不需要用鞭子來威脅他們,他們自發地向我們報喜。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朦朧而祥和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祥云和神獸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詩中的“瑞丱叢中”描繪了祥云繚繞的景象,給人一種慵懶欲眠的感覺,也暗示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而“徐行處處迥翛然”則形容了神獸在這片神奇的環境中悠然自得地行走,給人以遠離塵囂、超然物外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披毛戴角人雖識,為報芒童不用鞭”將目光轉向了人類。詩中的“披毛戴角人”可以理解為指代有智慧的人類,他們對這些神獸并不陌生。然而,這些神獸并不需要人類的驅使和威脅,它們自發地向人們傳遞喜悅和祥瑞。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神獸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祥和、自然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和贊美。詩中的景物和意象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一幅神奇而寧靜的畫面,引發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和諧共生的思考。
“為報芒童不用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yī yī shǒu
頌古一○一首
ruì guàn cóng zhōng lǎn yù mián, xú xíng chǔ chù jiǒng xiāo rán.
瑞丱叢中懶欲眠,徐行處處迥翛然。
pī máo dài jiǎo rén suī shí, wèi bào máng tóng bù yòng biān.
披毛戴角人雖識,為報芒童不用鞭。
“為報芒童不用鞭”平仄韻腳
拼音:wèi bào máng tóng bù yòng bi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為報芒童不用鞭”的相關詩句
“為報芒童不用鞭”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為報芒童不用鞭”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為報芒童不用鞭”出自釋子淳的 《頌古一○一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