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不成八字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以字不成八字非”全詩
一毛頭上重拈出,忿怒那吒失卻威。
分類:
《偈頌一百六十首》釋宗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釋宗杲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隱喻和象征手法表達了深刻的詩意,具有獨特的韻味和賞析價值。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中文譯文:
以字不成八字非,
爍迦羅眼不能窺。
一毛頭上重拈出,
忿怒那吒失卻威。
詩意:
這首詩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寓言故事,通過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一種哲理和人生思考。詩中描述了一個字無法組成完整八字的情景,強調了在某些情況下,即使看起來很小的細微差別也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詩人運用了佛教的概念,比喻人們的眼睛無法洞察到真實的本質。隨后,詩人以呂洞賓變成一根毛出現的典故,暗示著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具有重大的影響力。最后,詩人以《封神演義》中的那吒失去了威力的故事作結,表達了人們在憤怒和沖動中可能失去理智和力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以及深邃的隱喻和象征手法,展示了釋宗杲獨特的詩歌才華。詩中的隱喻和比喻豐富了詩意,使讀者能夠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和思考。詩人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微小差別的關注,以及對人性弱點的揭示,提醒人們在行動和決策中要謹慎而理智。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哲理,使讀者在閱讀中體驗到深思和啟發。
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詩歌的特點,注重意境和意義的表達,追求簡潔而有力的表達方式。通過隱喻和象征手法,詩人使抽象的概念得以具象化,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和韻味。同時,詩中所蘊含的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融合,也為這首詩增添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總之,這首《偈頌一百六十首》以其深刻的詩意、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豐富的隱喻意象,展示了釋宗杲的詩詞才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讀者通過欣賞和品味這首詩詞,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也能夠從中汲取人生的啟示和智慧。
“以字不成八字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liù shí shǒu
偈頌一百六十首
yǐ zì bù chéng bā zì fēi, shuò jiā luó yǎn bù néng kuī.
以字不成八字非,爍迦羅眼不能窺。
yī máo tóu shàng zhòng niān chū, fèn nù nà zhā shī què wēi.
一毛頭上重拈出,忿怒那吒失卻威。
“以字不成八字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