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高爭得似君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高爭得似君閑”全詩
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只為魚。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閑。
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棹警鷗飛水濺袍,影侵潭面柳垂絳。
終日醉,絕塵勞,曾見錢塘八月濤。
分類:
作者簡介(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后在世。少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
《雜歌謠辭·漁父歌》李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歌謠辭·漁父歌》是唐代李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漁父的生活,表達了他對自由自在的向往和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
水與衡門相距十里有余,我信賴著船只,回家靜靜地看書。
不被封祿的輕佻所動,我追求玄而又虛。別說漁父只為捕魚。
避世垂釣我并不計較歲月的流逝,官位高貴與否,并不比得上像你這般閑適。
舉杯白酒,對著青山,傻笑著指著家門,等待月光的歸來。
船槳激起鷗鳥飛過水面,我的影子侵入潭水,垂下的柳樹搖動絳帶。
整日沉醉,遠離塵勞,曾經看過錢塘江上八月的波濤。
詩意與賞析:
《漁父歌》以漁父的身份,表達了對自由自在、寧靜宜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漁父日夜在江水上垂釣,無所牽掛和紛擾,追求心靈的寂靜與寧和。他放棄了名利權位,看透了世俗的浮華虛妄,追隨玄而又虛的道,追求內心的滿足與自由。他對于權貴的輕佻和虛幻的追逐嗤之以鼻,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態度。他堅持避世垂釣,頑強地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與世間繁忙紛擾保持距離,倡導了一種悠然自得的人生態度。
詩中的景象描寫清新自然,富有生動感。作者以細膩的筆墨,描繪了漁父從事漁業的場景,如船槳激起飛過水面的鷗鳥,柳樹倒映在潭水中的影子等,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詩中的景象之中。這種近乎寫實的描寫,不僅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同時也凸顯了漁父生活的安逸與悠然。
通過對比漁父的寧靜與外界的喧囂,這首詩揭示了人們對自由自在、寧靜宜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漁父雖然貧窮卻心滿意足,以此反襯出現實中權貴們的浮華虛妄和追求。“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這句詩描繪了漁父醉心于自然之美,無論是白天對著青山,還是夜晚笑指柴門等月光的到來,他都滿懷歡樂與期待。整首詩詞透露出深深的自得與寧靜,悠然自得的漁父成為了一種理想化的形象,給人一種舒適寧靜的感覺。
“官高爭得似君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gē yáo cí yú fù gē
雜歌謠辭·漁父歌
shuǐ jiē héng mén shí lǐ yú, xìn chuán guī qù wò kàn shū.
水接衡門十里馀,信船歸去臥看書。
qīng jué lù, mù xuán xū,
輕爵祿,慕玄虛,
mò dào yú rén zhǐ wèi yú.
莫道漁人只為魚。
bì shì chuí lún bù jì nián, guān gāo zhēng de shì jūn xián.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閑。
qīng bái jiǔ, duì qīng shān,
傾白酒,對青山,
xiào zhǐ zhài mén dài yuè hái.
笑指柴門待月還。
zhào jǐng ōu fēi shuǐ jiàn páo, yǐng qīn tán miàn liǔ chuí tāo.
棹警鷗飛水濺袍,影侵潭面柳垂絳。
zhōng rì zuì, jué chén láo,
終日醉,絕塵勞,
céng jiàn qián táng bā yuè tāo.
曾見錢塘八月濤。
“官高爭得似君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