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庵無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庵無作”全詩
咄哉瞿曇,誑唬癡獃。
物無自性,我亦非有。
轉者為誰,徒勞心手。
知無自性,復是何物。
瞥起情塵,捫空揣骨。
此庵無作,住者何人。
具頂門眼,試辨疏親。
分類:
《李參政轉物庵》釋宗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參政轉物庵》是宋代釋宗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李參政轉物庵,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咄哉瞿曇,誑唬癡獃。
物無自性,我亦非有。
轉者為誰,徒勞心手。
知無自性,復是何物。
瞥起情塵,捫空揣骨。
此庵無作,住者何人。
譯文:
李參政來到物庵,
如果能夠轉動物體,那就與如來沒有區別。
哎呀,瞿曇啊,你欺騙愚昧的人。
物體沒有自己的本性,我也不是真實存在的。
轉動物體的人是誰,白白浪費心思和手力。
了解了物體無自性,又是什么呢?
瞥見情感之塵,摸索著空虛和實質。
這座庵沒有作為,住在這里的人是誰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人們對于世界本質和存在的思考。詩中的物庵象征著世界,而"轉物"則代表著改變世界的愿望。然而,詩人通過反問和質疑,暗示了這種改變的可能性的虛幻性和無常性。
詩人提到物體沒有自性,意味著一切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沒有固定的本質或真實性。他還暗示了自我也是虛幻的,不存在真實的個體。通過這種思考,詩人質疑了一切事物和自我的真實性和穩定性。
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深邃,運用了反問、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準確地傳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詩人通過對世界的思考和懷疑,引導讀者去探索事物的本質和人自身的存在狀態,呈現出一種超越凡俗的境界。
這首詩詞充滿了禪宗的哲思,體現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精髓。它引發人們對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度思考,同時也對于世界的觀察提出了質疑。通過詩詞的賞析,讀者可以體會到佛教禪宗的智慧和詩人的獨特思想,也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到一種超越世俗的意義和價值。
“此庵無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cān zhèng zhuǎn wù ān
李參政轉物庵
ruò néng zhuǎn wù, jí tóng rú lái.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duō zāi qú tán, kuáng hǔ chī dāi.
咄哉瞿曇,誑唬癡獃。
wù wú zì xìng, wǒ yì fēi yǒu.
物無自性,我亦非有。
zhuǎn zhě wèi shuí, tú láo xīn shǒu.
轉者為誰,徒勞心手。
zhī wú zì xìng, fù shì hé wù.
知無自性,復是何物。
piē qǐ qíng chén, mén kōng chuāi gǔ.
瞥起情塵,捫空揣骨。
cǐ ān wú zuò, zhù zhě hé rén.
此庵無作,住者何人。
jù dǐng mén yǎn, shì biàn shū qīn.
具頂門眼,試辨疏親。
“此庵無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