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眉嬋娟萼綠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眉嬋娟萼綠華”全詩
初來此樹向誰得,翠眉嬋娟萼綠華。
世間俗桃千百數,溪谷往往蒸成霞。
紛紛見此欲羞死,亂紅吹落污窗紗。
陳宮露唾天水碧,粉黛欲學爭咨嗟。
豈知仟妃作狡獪,挼花染汁便爾嘉。
瑤池蟠桃即此種,花飛不肯污泥沙。
實成唯許方朔吃,時時還戲王母家。
分類:
《碧桃》舒岳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碧桃》是宋代舒岳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桃本是仟人花,
仟人花里飯胡麻。
初來此樹向誰得,
翠眉嬋娟萼綠華。
詩意:碧桃原本是一種珍貴的花,它生長在仙人的地方,而且以胡麻為食。剛來到這棵樹上,它向誰得到這個機緣,使得它的翠眉如嬋娟的美麗花瓣閃爍著綠色的光華。
賞析:這首詩以碧桃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珍貴花朵的贊美之情。碧桃象征著高貴和純潔,與世俗的桃花有所區別。仟人花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花,因此具有超凡脫俗的意象。詩中描繪了碧桃初來到人間,它的美麗閃耀著翠綠的光華,給人一種神秘和妖嬈的感覺。
世間俗桃千百數,
溪谷往往蒸成霞。
紛紛見此欲羞死,
亂紅吹落污窗紗。
詩意:世間的普通桃花數不勝數,溪谷之間常常飄散著它們的花香,猶如蒸發成美麗的霞光。當這些普通的桃花紛紛看到碧桃的美麗時,它們覺得羞愧得想要死去,亂紅花瓣甚至吹落在污穢的窗紗上。
賞析:這一段描寫了世間普通桃花對碧桃的嫉妒和自卑。普通桃花在碧桃的對比下顯得黯然失色,它們的芳香也無法與碧桃相媲美。普通桃花看到碧桃的美麗,產生了自慚形穢的感覺,甚至感到害羞到想要死去。這種對比襯托了碧桃的高貴和與眾不同。
陳宮露唾天水碧,
粉黛欲學爭咨嗟。
豈知仟妃作狡獪,
挼花染汁便爾嘉。
詩意:陳宮(指陳宮桃)上的露水與天空的顏色一樣碧綠,粉黛色的桃花看到后也想模仿著咨嗟。然而,它們并不知道,仟妃(指碧桃)卻是假裝天真無邪,實際上卻非常狡猾,擠壓花朵后染出的汁液才是它真正的美麗所在。
賞析:這一段通過描寫陳宮桃和粉黛桃對碧桃的模仿和稱贊,展示了碧桃的獨特魅力。陳宮桃的露水和天空顏色相似,而粉黛色的桃花也希望能學習并效仿。然而,它們并不了解碧桃的真正之處。碧桃假裝單純無邪,但實際上卻非常狡猾,它通過擠壓花朵來染出美麗的汁液。這種描寫暗示了碧桃的獨特魅力和與眾不同之處。
瑤池蟠桃即此種,
花飛不肯污泥沙。
實成唯許方朔吃,
時時還戲王母家。
詩意:這些碧桃正是瑤池中盛產的蟠桃,它們不愿意沾染世俗的塵埃。只有方朔(指神話中的人物)才能品嘗到這些實實在在的蟠桃,而且他經常戲弄王母(指神話中的人物)。
賞析:最后一段詩表達了碧桃的神秘和高貴。瑤池中的蟠桃被描繪成純潔無瑕的存在,不愿沾染塵世的污垢。只有方朔才能享受到這些珍貴的蟠桃,這進一步強調了碧桃的稀有和與眾不同。詩末提到方朔時時戲弄王母,也暗示了碧桃的特殊地位和它們的神秘性。
整首詩以碧桃為主題,通過對比普通桃花、陳宮桃和粉黛桃,展示了碧桃的高貴、獨特和神秘之處。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和比喻,以及神話元素,使得詩意更加深遠。通過細膩的描繪和隱喻的運用,詩詞傳達了對碧桃美麗和獨特性的贊美,以及對世俗桃花的嫉妒和自卑。整首詩既表達了對碧桃的贊美,又通過對比彰顯了它與眾不同的魅力。
“翠眉嬋娟萼綠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táo
碧桃
bì táo běn shì qiān rén huā, qiān rén huā lǐ fàn hú má.
碧桃本是仟人花,仟人花里飯胡麻。
chū lái cǐ shù xiàng shuí dé, cuì méi chán juān è lǜ huá.
初來此樹向誰得,翠眉嬋娟萼綠華。
shì jiān sú táo qiān bǎi shù, xī gǔ wǎng wǎng zhēng chéng xiá.
世間俗桃千百數,溪谷往往蒸成霞。
fēn fēn jiàn cǐ yù xiū sǐ, luàn hóng chuī luò wū chuāng shā.
紛紛見此欲羞死,亂紅吹落污窗紗。
chén gōng lù tuò tiān shuǐ bì, fěn dài yù xué zhēng zī jiē.
陳宮露唾天水碧,粉黛欲學爭咨嗟。
qǐ zhī qiān fēi zuò jiǎo kuài, ruá huā rǎn zhī biàn ěr jiā.
豈知仟妃作狡獪,挼花染汁便爾嘉。
yáo chí pán táo jí cǐ zhǒng, huā fēi bù kěn wū ní shā.
瑤池蟠桃即此種,花飛不肯污泥沙。
shí chéng wéi xǔ fāng shuò chī, shí shí hái xì wáng mǔ jiā.
實成唯許方朔吃,時時還戲王母家。
“翠眉嬋娟萼綠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