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真堪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咄咄真堪怪”全詩
應俗精神減,傷時夢寐迷。
欹眠中夜雁,薄飯午時雞。
咄咄真堪怪,秋深杜宇啼。
分類:
《十三日即事》舒岳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三日即事》是宋代詩人舒岳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蒿欺菊叢瘦,
蔓壓橘枝低。
應俗精神減,
傷時夢寐迷。
欹眠中夜雁,
薄飯午時雞。
咄咄真堪怪,
秋深杜宇啼。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十三號這一天的所見所感。蒿草擠壓著瘦弱的菊花叢,蔓延的枝條壓低了橘樹。人們的精神因應付世俗而減弱,傷害和困擾不時侵襲著他們的夢境和清醒時刻。在傾斜的睡眠中,夜晚的候鳥呼嘯而過,午時的雞只能品嘗到稀薄的飯食。這些現象使得作者感到十分奇怪和痛心,秋天深了,杜宇的啼聲也更加凄涼。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觸動和感悟。通過對蒿草擠壓菊花叢和蔓延枝條壓低橘樹的描繪,作者以景物隱喻的方式暗示了社會中強者壓制弱者的情景。人們因為適應社會而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力量,受到傷害和困擾,無法擺脫困境。作者借夜晚的候鳥和午時的雞來襯托人們的苦悶和貧困,強調了他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最后,秋深時杜宇的啼聲進一步加深了整首詩的寂寥和哀愁之感。
舒岳祥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人生冷暖的感悟。他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人們的困境和無奈,寄寓著對社會不公和人生悲歡的深刻思考。整首詩以秋天景物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獨到觀察和內心的感慨。
“咄咄真堪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sān rì jí shì
十三日即事
hāo qī jú cóng shòu, màn yā jú zhī dī.
蒿欺菊叢瘦,蔓壓橘枝低。
yīng sú jīng shén jiǎn, shāng shí mèng mèi mí.
應俗精神減,傷時夢寐迷。
yī mián zhōng yè yàn, báo fàn wǔ shí jī.
欹眠中夜雁,薄飯午時雞。
duō duō zhēn kān guài, qiū shēn dù yǔ tí.
咄咄真堪怪,秋深杜宇啼。
“咄咄真堪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