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者豈通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迷者豈通尋”全詩
悟來時頃刻,迷者豈通尋。
達即隨情遣,真緣不可侵。
從來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分類:
《逍遙詠》宋太宗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逍遙詠》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逍遙自在的理念,并通過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傳達了深刻的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談論逍遙的道理,其奧妙之處如此深邃。
領悟時瞬息即至,而迷惑者又何能領略。
若能洞悉即追隨內心的感受,真實的緣分不可侵犯。
從古至今,一切皆是因果之事,巧妙或者拙笨在于人心。
詩意和賞析:
《逍遙詠》表達了宋太宗對逍遙自在境界的思考和追求。逍遙一詞在這首詩中意味深長,它代表了一種超越塵世煩憂和紛擾的心境。詩中所說的逍遙理,指的是一種超脫世俗束縛的境界,一種能夠從內心洞察世界本質的智慧。
詩人強調了領悟逍遙境界的迅速和瞬息即至,這暗示了逍遙境界并非是經過長時間苦學才能達到的,而是在一瞬間頓悟。然而,對于那些迷惑于世間瑣事、無法領悟逍遙境界的人來說,即使努力尋求,也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
詩詞中強調了隨心所欲、追隨內心感受的重要性。只有洞悉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并隨之行動,才能真正實現逍遙自在。同時,詩人也提醒人們,真實的緣分是無法被外界侵犯和干涉的。
最后,詩人指出一切事物都是因果循環的結果,巧妙或拙笨并不在于客觀事物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態和看待事物的態度。這句話提醒人們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世間萬物,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要從內心去體悟事物的真相。
《逍遙詠》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逍遙自在的理念,詩意深遠。詩人通過對逍遙境界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內心自由、超越塵世束縛的向往,同時也提醒人們要保持平和心態,從內心去感悟事物的本質。這首詩詞給人以啟示,引導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由,以及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迷者豈通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yáo yǒng
逍遙詠
wǒ shuō xiāo yáo lǐ, qí rú yào miào shēn.
我說逍遙理,其如要妙深。
wù lái shí qǐng kè, mí zhě qǐ tōng xún.
悟來時頃刻,迷者豈通尋。
dá jí suí qíng qiǎn, zhēn yuán bù kě qīn.
達即隨情遣,真緣不可侵。
cóng lái jiē shì shì, qiǎo zhuō zài rén xīn.
從來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迷者豈通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