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舞先春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舞先春雪”全詩
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賦得春雪映早梅》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春雪映早梅》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春雪落在早梅上的景象。春天的雪花飛舞著,落在早開的梅花上。一枝梅花剛剛開始綻放,已經有六個花朵同時開放。梅花上積聚的白雪更加濃密,花朵的花蕾暗暗催促著開放。風吹動時,雪花并不飄散,而是在陽光下閃爍,但是有時也會因為陽光過強而摧毀。詩中提到了郢曲琴和羌音笛,暗示著過去的音樂才子,如今已經無人彈奏了。然而,今天的景色依然美麗,使人回憶起昔日的人才。
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詩的典型手法描繪了春雪和早梅的美景。元稹通過對春雪、早梅和風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嬌媚和變幻。他巧妙地運用了寥寥幾筆,勾勒出了雪花飄飛、梅花初開的景象,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春雪和早梅之間。
在詩中,元稹通過對梅花和雪花的對比描寫,表現了梅花的堅韌和雪花的嬌媚。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季中開放的,而雪花則象征著寒冷和純潔。梅花上積聚的雪花更加濃密,使得梅花更加美麗而堅強。然而,陽光過強時,雪花也會消融,這種景象增加了詩詞的變幻之美。
詩的最后兩句提到了郢曲琴和羌音笛,這是古代的音樂樂器。這里用來象征過去的音樂才子,暗示著他們已經離去,留下了美麗的春景。詩人通過對春雪和早梅的描寫,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和懷念。
整首詩構思巧妙,用詞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逝去時光和人才的思念之情。讀者可以感受到春雪和早梅的美麗,同時也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飛舞先春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chūn xuě yìng zǎo méi
賦得春雪映早梅
fēi wǔ xiān chūn xuě, yīn yī shàng fān méi.
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yī zhī fāng jiàn xiù, liù chū yǐ tóng kāi.
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
jī sù guāng yú mì, zhēn huā jié àn cuī.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tuán fēng piāo bù sàn, jiàn xiàn hū piān cuī.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yǐng qū qín kōng zòu, qiāng yīn dí zì āi.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jīn zhāo liǎng chéng yǒng, fān xié xī rén cái.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飛舞先春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