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光冉冉暗催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光冉冉暗催人”全詩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驚十二旬。
絕代方言空問俗,蓬山直舍已凝塵。
汗青何日成書去,頭白常慚竊祿頻。
分類:
《奉使還至近畿先寄史院諸同舍二首》蘇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奉使還至近畿先寄史院諸同舍二首》
倐忽經冬又涉春,
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
晦朔俄驚十二旬。
絕代方言空問俗,
蓬山直舍已凝塵。
汗青何日成書去,
頭白常慚竊祿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宋代蘇頌所作,是他奉使返回近畿地區,寄給史院的同舍的兩首詩之一。
詩人蘇頌通過描寫時間的流逝,抒發了對光陰的感慨和對歲月逝去的憂慮之情。他說自己忽然間度過了冬季,又迅速經歷了春季,年光如此迅速而無情地催促著人們。他離開家鄉已經行程三千里,長途旅行使他疲憊不堪,而時間卻過得飛快,好像晦朔(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和十五日)之間就過去了十二天一樣。
詩中還表達了蘇頌對自己方言的無奈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說在遠離故鄉的地方,他的方言變得無用,無法與人交流,而自己的住處已經荒涼,積滿了塵土。詩人對于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變化感到惆悵和無奈,他不禁思考歷史何時能夠被記錄下來,而自己已經年老,卻頻繁地受到官職的羞辱。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和歲月流轉的感慨,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自己在歷史長河中存在的不安和迷茫。這些情感通過詩人的文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帶來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常,以及對故鄉和歷史的思考和關注。
“年光冉冉暗催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hái zhì jìn jī xiān jì shǐ yuàn zhū tóng shě èr shǒu
奉使還至近畿先寄史院諸同舍二首
shū hū jīng dōng yòu shè chūn, nián guāng rǎn rǎn àn cuī rén.
倐忽經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yào huāng yī qù sān qiān lǐ, huì shuò é jīng shí èr xún.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驚十二旬。
jué dài fāng yán kōng wèn sú, péng shān zhí shě yǐ níng chén.
絕代方言空問俗,蓬山直舍已凝塵。
hàn qīng hé rì chéng shū qù, tóu bái cháng cán qiè lù pín.
汗青何日成書去,頭白常慚竊祿頻。
“年光冉冉暗催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