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望云心不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日望云心不系”全詩
盡日望云心不系,有時看月夜方閑。
壺中天地乾坤外,夢里身名旦暮間。
遼海若思千歲鶴,且留城市會飛還。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幽棲》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幽棲》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野人選擇隱居的生活方式,并表達了對自然景致的追求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棲自愛野人所,
In this remote dwelling, the hermit finds happiness,
近對遠是山;
Nearby, tall pines; far away, mountains,
盡日望云心不系,
All day, gazing at the clouds, carefree in his heart,
有時看月夜方閑。
Sometimes, he watches the moon, at peace in the night.
壺中天地乾坤外,
Outside the universe contained in his small pot,
夢里身名旦暮間。
In dreams, his body and name fade into oblivion,
遼海若思千歲鶴,
The vast ocean yearns for the thousand-year-old crane,
且留城市會飛還。
Yet, he remains, flying back to the city.
詩意:
《幽棲》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野人隱居生活的寧靜和追求自然景致的心態。他選擇遠離塵囂,靠近大自然的長松山,整日欣賞著天空中的云彩,有時沉浸在月夜的寧靜之中。他的幽居觸發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思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的寧靜生活。他相信自己的生活勝過世俗的榮華富貴,不受世俗名利的束縛。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短暫的,如同夢幻一般,不過是白天與黑夜之間的過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野人幽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紛擾塵世的厭倦和追求寧靜自由的心理。野人選擇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在山林中沉思靜坐,與大自然對話。他憑借簡樸的生活方式,遠離塵囂,追求心靈的凈化和平靜。他欣賞云彩、觀賞月夜,享受自然帶給他的寧靜和美好。同時,他也思考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短暫,隨時可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然而,他并不為此感到悲傷,而是堅守自己的理想,留在這座城市,飛翔在真實和夢幻之間。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與典故,例如長松、云彩、月夜,以及遼海和千歲鶴,這些都幫助構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詩人通過寫景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向往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游離于世俗的自由精神的贊美。整首詩既有自然之美的描摹,又表達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給人一種安靜、深遠的感覺。
“盡日望云心不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qī
幽棲
yě rén zì ài yōu qī suǒ, jìn duì cháng sōng yuǎn shì shān.
野人自愛幽棲所,近對長松遠是山。
jǐn rì wàng yún xīn bù xì,
盡日望云心不系,
yǒu shí kàn yuè yè fāng xián.
有時看月夜方閑。
hú zhōng tiān dì qián kūn wài, mèng lǐ shēn míng dàn mù jiān.
壺中天地乾坤外,夢里身名旦暮間。
liáo hǎi ruò sī qiān suì hè, qiě liú chéng shì huì fēi hái.
遼海若思千歲鶴,且留城市會飛還。
“盡日望云心不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