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來蜀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愁來蜀徼”全詩
不愁來蜀徼,政喜識荊州。
世久欺儒素,人當問品流。
平生郭有道。
得共李公舟。
分類:
《萬景樓三首用韻》孫應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萬景樓三首用韻》是宋代詩人孫應時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德潤連城璧,文工五鳳樓。
翻譯:美德滋潤著城市的寶石,文學藝術建造的五鳳樓。
詩意:這兩句描述了一個華麗而宏偉的建筑,璀璨的寶石代表了美德的滋潤,五鳳樓則體現了文學和藝術的輝煌。這里的"德"指的是孫應時所崇尚的道德倫理,他通過描述建筑與美德的關聯,表達了對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向往。
賞析:這兩句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了美德和藝術的力量。孫應時通過將美德比喻為滋潤城市的寶石,強調了美德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五鳳樓則是一座巍峨華麗的建筑,代表了文學和藝術的繁榮和輝煌。這種藝術與美德的結合,彰顯了孫應時在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的追求和期望。
不愁來蜀徼,政喜識荊州。
翻譯:不擔心來蜀地的奔波,政務讓我高興地認識了荊州。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孫應時作為一位官員的心情和體驗。他說自己不擔心長途跋涉到蜀地,因為政務使他非常愉快地了解了荊州。
賞析:這兩句描繪了孫應時身為一位官員的心態。他表達了對政務的熱情和樂觀態度,認為通過參與政務,他有機會了解更多地方的風情和社會狀況。這種積極的態度體現了孫應時在為國家服務和為社會做出貢獻方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世久欺儒素,人當問品流。
翻譯:長久以來,人們常常誤解士人的品德,應該詢問他們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準則。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孫應時對士人地位和形象的關切。他認為長期以來,士人常常受到誤解和詆毀,人們應該審視他們的行為是否與道德規范相符。
賞析:這兩句反映了孫應時對社會倫理觀念的思考和批判。他指出士人作為社會精英,他們的行為和品德應該受到準則的約束和審視。這種呼吁體現了孫應時對社會道德觀念的關注,以及他對士人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的期望。
平生郭有道,得共李公舟。
翻譯:平生郭有道,與李公舟共同交流。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孫應時與郭茂倩和李公舟的友情和交流。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興趣愛好。
“不愁來蜀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 jǐng lóu sān shǒu yòng yùn
萬景樓三首用韻
dé rùn lián chéng bì, wén gōng wǔ fèng lóu.
德潤連城璧,文工五鳳樓。
bù chóu lái shǔ jiǎo, zhèng xǐ shí jīng zhōu.
不愁來蜀徼,政喜識荊州。
shì jiǔ qī rú sù, rén dāng wèn pǐn liú.
世久欺儒素,人當問品流。
píng shēng guō yǒu dào.
平生郭有道。
dé gòng lǐ gōng zhōu.
得共李公舟。
“不愁來蜀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