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徼外通蠻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星徼外通蠻服”全詩
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
二星徼外通蠻服,五夜燈前草御文。
我到東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使東川·駱口驛二首》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使東川·駱口驛二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寂靜的駱口驛和自己在此的感受。
郵亭壁上數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
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
二星徼外通蠻服,五夜燈前草御文。
我到東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中文譯文:
郵亭壁上有幾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
整日無人共談論,不離墻下直到行時。
兩顆星星傳遞蠻族信號,五夜燈前寫下御筆文。
我來到東川剛好一半,向南看月亮北看云。
這首詩以駱口驛為背景,以描述自然景色和身世感慨為主題,通過描寫駱口驛的寂靜和無人關注的境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人以郵亭壁上的字為引子,又借崔李的詩文來勾起讀者對過往的回憶,以此來表現境況的寂靜。詩中有鄉愁之情,也有對自然的賞析和感嘆,最后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掙扎與追求的態度。
此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心情抒發的相互交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獨立觀察和感嘆,以及對人情的黯然思索。同時,通過將自己與自然和歷史背景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行路的思考與追求。
“二星徼外通蠻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dōng chuān luò kǒu yì èr shǒu
使東川·駱口驛二首
yóu tíng bì shàng shù xíng zì, cuī lǐ tí míng wáng bái shī.
郵亭壁上數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
jǐn rì wú rén gòng yán yǔ, bù lí qiáng xià zhì xíng shí.
盡日無人共言語,不離墻下至行時。
èr xīng jiǎo wài tōng mán fú, wǔ yè dēng qián cǎo yù wén.
二星徼外通蠻服,五夜燈前草御文。
wǒ dào dōng chuān qià xiāng bàn, xiàng nán kàn yuè běi kàn yún.
我到東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二星徼外通蠻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