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曾霣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星辰曾霣無”全詩
莊嚴成凈土,怪誕出浮屠。
蜃氣樓穿海,龍堆沙擁湖。
盡除金碧像,吾欲舍吾徒。
分類:
《題落星寺一首》王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落星寺一首》是宋代詩人王阮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島石、星辰、莊嚴、浮屠、蜃氣樓、龍堆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奇妙景觀的贊美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島石是處有,星辰曾霣無。
莊嚴成凈土,怪誕出浮屠。
蜃氣樓穿海,龍堆沙擁湖。
盡除金碧像,吾欲舍吾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麗的自然景觀,通過對島石、星辰、莊嚴、浮屠、蜃氣樓、龍堆等元素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景觀和現象的深深敬畏之情。
詩的前兩句“島石是處有,星辰曾霣無。”表達了作者對島石和星辰的觀察和思考。島石是實在存在的,而星辰則曾經閃爍卻又無跡可尋,這種對于瞬息萬變的自然現象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人類對于宇宙之謎的追問和思索。
接下來的兩句“莊嚴成凈土,怪誕出浮屠。”將注意力轉向人造的建筑物,通過對莊嚴的凈土和怪誕的浮屠的對比,反映了人類對于建筑藝術的追求和對現實與幻想的探索。
最后兩句“蜃氣樓穿海,龍堆沙擁湖。盡除金碧像,吾欲舍吾徒。”描繪了自然景觀的變幻和神奇。蜃氣樓在海中穿行,龍堆在沙丘上形成湖泊。這種景象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奇跡和變幻無窮。而“盡除金碧像,吾欲舍吾徒。”這句抒發了詩人對于金碧輝煌的人造景觀的舍棄之意,強調了自然景觀的獨特之處和無法復制的美妙。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的對比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界的景色和現象的贊美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人類活動和虛幻美景的審視和思索。這種對自然和人文的結合,展示了作者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星辰曾霣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uò xīng sì yī shǒu
題落星寺一首
dǎo shí shì chù yǒu, xīng chén céng yǔn wú.
島石是處有,星辰曾霣無。
zhuāng yán chéng jìng tǔ, guài dàn chū fú tú.
莊嚴成凈土,怪誕出浮屠。
shèn qì lóu chuān hǎi, lóng duī shā yōng hú.
蜃氣樓穿海,龍堆沙擁湖。
jǐn chú jīn bì xiàng, wú yù shě wú tú.
盡除金碧像,吾欲舍吾徒。
“星辰曾霣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