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闕岧嶢不可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貝闕岧嶢不可攀”全詩
起元立道幾千歲,擇勝棲神第一山。
膏雨應時豐綠野,真風與世養朱顏。
山前老叟非仙骨,悵望丹崖蘚篆斑。
分類:
《廬山太平宮一首》王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廬山太平宮一首》是宋代王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貝闕岧嶢不可攀,遙分絳節下人間。
貝闕:指宮殿的門闕,岧嶢:高峻的山峰。詩中通過貝闕和岧嶢的比喻,表達了廬山太平宮的高聳壯麗,難以攀登的氣勢。絳節:指帝王的紅色儀仗。詩人遠遠看到廬山太平宮高聳入云,就像是宮殿中掛著的帝王紅色儀仗,遠遠地與人間相分離。
起元立道幾千歲,擇勝棲神第一山。
起元:指起初創立,立道:指修行道路。詩中表達了廬山太平宮作為道教圣地,起初創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擇勝棲神:選擇最勝的山峰作為神仙棲身之地。第一山:指廬山作為道教圣地的地位獨尊。詩人贊美廬山太平宮是修行道路的起源,選擇廬山作為神仙棲身之地,其地位高于其他山峰。
膏雨應時豐綠野,真風與世養朱顏。
膏雨:比喻豐沛的雨水,應時:及時。真風:指清新的風。朱顏:指紅潤的面色。詩中描繪了廬山的自然景觀,膏雨滋潤了綠野,真風滋養了人們的容顏。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廬山太平宮所在地的美麗和恩澤。
山前老叟非仙骨,悵望丹崖蘚篆斑。
老叟:指老人。仙骨:指擁有仙人之骨的人。丹崖:指紅色的山崖。蘚篆:指青苔和古代篆刻。斑:指斑駁的斑點。詩中描繪了廬山太平宮前的老人,他雖然不是擁有仙人之骨的人,但仍然懷念著廬山紅色的山崖和斑駁的青苔,表達了對廬山太平宮的眷戀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廬山太平宮的壯麗景色、廟宇的歷史淵源,以及自然的恩澤,表達了詩人對廬山太平宮的贊美和眷戀之情。通過山峰、宮闕、雨水和風等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將廬山太平宮與人間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賦予了這座宮殿神秘而壯麗的意象。整首詩詞通過對廬山太平宮的描繪,展示了其作為道教圣地的價值和魅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貝闕岧嶢不可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shān tài píng gōng yī shǒu
廬山太平宮一首
bèi quē tiáo yáo bù kě pān, yáo fēn jiàng jié xià rén jiān.
貝闕岧嶢不可攀,遙分絳節下人間。
qǐ yuán lì dào jǐ qiān suì, zé shèng qī shén dì yī shān.
起元立道幾千歲,擇勝棲神第一山。
gāo yǔ yìng shí fēng lǜ yě, zhēn fēng yǔ shì yǎng zhū yán.
膏雨應時豐綠野,真風與世養朱顏。
shān qián lǎo sǒu fēi xiān gǔ, chàng wàng dān yá xiǎn zhuàn bān.
山前老叟非仙骨,悵望丹崖蘚篆斑。
“貝闕岧嶢不可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