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到灃西總回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到灃西總回去”全詩
忽到灃西總回去,一身騎馬向通州。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灃西別樂天博載樊宗憲李景信兩秀才…三月三十日相餞送》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灃西別樂天博載樊宗憲李景信兩秀才…
三月三十日相餞送
俗含春日脫鞍處,草見騎跡一真痕。
醉鄉再見蓬山宰,
蓬窗頻作野郎身。
吳兒棹去無期信,
楚女縫來道別親。
渡口明朝相失追,
煙花更被天公津。
中文譯文:
今天一起同游的樂天、博載、樊宗憲、李景信兩位秀才...
在三月三十日相聚告別送行
按照鄉俗,春天離開馬鞍的地方,草地上留下一道騎馬的真實痕跡。
暢飲之鄉再次見到了蓬山宰,
蓬窗頻翻作為野郎的身份。
吳兒剛走沒有確定返鄉的時間,
楚女又給來了表達親切的離別之情。
過渡口,明天早晨又要相見追回,
煙花再次被天公津津有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元稹為樂天、博載、樊宗憲、李景信兩位秀才送行而作。詩中描繪了春天離開馬鞍的場景,以及飲酒、詩作、離別等情感。詩人借此表達了對同游伙伴的思念和與他們的無期之約。
詩中的“蓬山宰”指的是樊宗憲的家鄉,他作為野郎,頻繁地來回蓬窗。這句詩表達了友誼的真摯和忠誠。
詩的最后一句“煙花更被天公津”,表達了離別的惋惜和不舍,猶如煙花在天上飄散,無法再次相見。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和細膩的情感描寫為重點,通過一個簡短的場景和情感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同游伙伴的離別之愁和對未來的留念之情。
“忽到灃西總回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xī bié lè tiān bó zài fán zōng xiàn lǐ jǐng xìn liǎng xiù cái sān yuè sān shí rì xiāng jiàn sòng
灃西別樂天博載樊宗憲李景信兩秀才…三月三十日相餞送
jīn zhāo xiāng sòng zì tóng yóu, jiǔ yǔ shī qíng tì bié chóu.
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語詩情替別愁。
hū dào fēng xī zǒng huí qù, yī shēn qí mǎ xiàng tōng zhōu.
忽到灃西總回去,一身騎馬向通州。
“忽到灃西總回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