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里風光總是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里風光總是禪”全詩
忙中受用非關我,靜里風光總是禪,易□常參饑后眼,酬有只有飽時眠。
周翁百事多恬退,詩律從來不受憐。
分類:
《再和答秀實》王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和答秀實》
老境看來變悄然,
方知世味有遠邊。
忙中受用非關我,
靜里風光總是禪。
易逾常參饑后眼,
酬有只有飽時眠。
周翁百事多恬退,
詩律從來不受憐。
中文譯文:
當我進入老年的階段時,才發覺世界的滋味變得悄然無聲,這時才明白人世間的忙忙碌碌與遠方的奇妙相去甚遠。盡管我在忙碌之中也能獲得一些樂趣,但那并不是我真正所追求的,真正的禪意反倒是在寧靜的時刻中體驗到的。
容易過度參與瑣碎的事務,饑餓之后眼界變窄,只有在滿足了需求之后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休眠。作為周翁的弟子,他在百事紛擾中能夠保持寧靜和退隱的態度,詩律從來不受憐憫而被忽視。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的作者王洋通過描繪老年時期的心境與體驗,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與禪意的追求。年歲漸長,作者越發感受到世間喧囂的虛幻與浮躁,意識到追求物質與名利的遠離真正的內心滿足與平靜。
詩中提到了在忙碌中也能獲得一些樂趣,但作者明確指出這并不是他真正追求的東西,相比之下,他更加珍視靜謐時刻所帶來的心靈愉悅和超脫塵世的禪境。這種禪意與寧靜的狀態使得作者能夠超越物欲的束縛,看清生活中的本質,從而更好地體驗生活的真諦。
詩中還描繪了老年人對物質需求與精神追求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物質的需求逐漸減少,而對心靈的滿足和內心的寧靜更加重視。作者通過描述饑餓時眼界狹窄、滿足時才能安然入眠的情景,表達了對物質欲望的淡漠,強調精神滿足對于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
最后兩句描繪了周翁的境界,他能夠在百事紛擾中保持恬淡的心態,不受世俗的干擾。這種禪境不僅體現在生活中,也體現在他的詩律創作中。盡管他的詩律經常被人忽視或者不受重視,但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追求內心的真實表達。這種態度讓人想起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退隱之風,表達了作者對于傳統詩律的堅守與尊重。
通過這首詩,作者王洋以老年人的視角,抒發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對內心平靜與禪意的追求,并強調了精神滿足的重要性。詩中所描繪的老境的變化和作者的心境轉變,讓人反思生活中的真諦以及人生的價值觀。同時,周翁的恬淡退隱和詩律的堅守也展現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內心真實表達的追求。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生活意義和內心愉悅的思考。
“靜里風光總是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dá xiù shí
再和答秀實
lǎo jìng kàn lái biàn qiǎo rán, fāng zhī shì wèi yǒu yuǎn biān.
老境看來變悄然,方知世味有遠邊。
máng zhōng shòu yòng fēi guān wǒ, jìng lǐ fēng guāng zǒng shì chán,
忙中受用非關我,靜里風光總是禪,
yì cháng cān jī hòu yǎn, chóu yǒu zhǐ yǒu bǎo shí mián.
易□常參饑后眼,酬有只有飽時眠。
zhōu wēng bǎi shì duō tián tuì, shī lǜ cóng lái bù shòu lián.
周翁百事多恬退,詩律從來不受憐。
“靜里風光總是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