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哀鳴相原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為哀鳴相原野”全詩
弱羽可堪繒繳密,寒沙那得稻梁稀。
燕吳真恐音書絕,城郭猶疑今古非。
若為哀鳴相原野,依隨豈惜共卑微。
分類:
《歸雁亭次東坡韻》王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歸雁亭次東坡韻》是宋代詩人王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歸雁亭次東坡韻
平時何怯不成歸,
猶向亭前送雁飛。
弱羽可堪繒繳密,
寒沙那得稻梁稀。
燕吳真恐音書絕,
城郭猶疑今古非。
若為哀鳴相原野,
依隨豈惜共卑微。
譯文:
平日里何曾畏懼不歸,
依然在亭前送別飛翔的雁。
脆弱的羽翼能經受密密的繩索嗎,
寒冷的沙灘怎能找到稀少的稻谷?
燕越之間真擔心音信斷絕,
城郭之間還在懷疑古今是否相似。
如果為了悲鳴而歸向原野,
追隨你又怎會介意共同平凡微小。
詩意:
這首詩以雁群歸巢為主題,通過描繪雁群返回亭子前飛翔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借雁群的歸返,暗示了自己或他人的離別與歸宿的思緒。詩中既有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也有對現實世界的困惑和疑慮,同時也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認同。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雁群歸巢的景象隱喻了人生的離合與歸宿,展現了作者對于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和體悟。詩中通過對雁群、亭子、羽翼、繩索、沙灘、稻谷等意象的運用,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世界的感受。
首句“平時何怯不成歸”,以反問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或他人遲遲不歸的質問和思索。接著,描繪了亭子前雁飛的場景,雁群的歸返成為詩人內心歸宿的比喻。詩中的“弱羽可堪繒繳密”和“寒沙那得稻梁稀”等句子,以雁群所經歷的困境與人生的艱難作了對應,凸顯了詩人對命運的疑慮和對生活的無奈。
后半部分的詩句,則通過對燕吳、城郭等地名的提及,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困惑。最后兩句“若為哀鳴相原野,依隨豈惜共卑微”,表達了對于平凡生活的接納和對于追求個人價值的堅持。詩人借雁群的歸宿,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并表現出對于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于命運的堅韌。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通過雁群歸巢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于離別、歸宿、命運和生活的思考。詩詞中蘊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比喻,詩人將個人的內心體驗與普遍的人生主題相結合,使詩詞具有普世的價值和觸動人心的力量。
“若為哀鳴相原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ī yàn tíng cì dōng pō yùn
歸雁亭次東坡韻
píng shí hé dàn bù chéng guī, yóu xiàng tíng qián sòng yàn fēi.
平時何憚不成歸,猶向亭前送雁飛。
ruò yǔ kě kān zēng jiǎo mì, hán shā nà de dào liáng xī.
弱羽可堪繒繳密,寒沙那得稻梁稀。
yàn wú zhēn kǒng yīn shū jué, chéng guō yóu yí jīn gǔ fēi.
燕吳真恐音書絕,城郭猶疑今古非。
ruò wéi āi míng xiāng yuán yě, yī suí qǐ xī gòng bēi wēi.
若為哀鳴相原野,依隨豈惜共卑微。
“若為哀鳴相原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