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置身無百慮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置身無百慮關”全詩
隅逢冬少三馀雨,況置身無百慮關。
歲熟役車容借客。
閑來巖寺可開顏。
懸危既免逢饑虎,又得休公半偈還。
分類:
《至法海寺》王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法海寺》是宋代詩人王洋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天空有陰晴變化,大地有險難困難。一座山峰像萬重山一樣隔絕。偶然遇到冬天少許雨水,更讓我無憂無慮。年歲豐收,農人的車馬借給旅客使用。閑暇時光,我可以前往山巖寺廟,心情會舒暢開朗。避免懸崖險境,不再遭遇饑餓的虎,而且還能得到僧人恩賜的半句佛偈。
詩意和賞析:
《至法海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安寧。詩中的天空和大地變化,山峰的隔絕,以及冬天的雨水,都是自然界的表現,而詩人對此的觀察和感受,卻引發了他對人生的思考。
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心境。他置身于自然之中,遠離了世俗的煩惱和憂慮,感受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平和。他能夠借用農人的車馬,輕松地行走在山間,抵達巖寺,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這種自在的狀態讓他的心靈得到舒緩和放松,也使他的容顏明朗開朗。
此外,詩中還提到了避開懸崖險境和饑餓的虎。這可以被理解為詩人在人生旅途中避免了危險和困難,得到了平安和安穩。而得到僧人賜予的半句佛偈,更是對詩人內心的一種滋養和啟示。
總體來說,王洋的《至法海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和抒發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寧靜、安寧和遠離塵囂的向往。這首詩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又傳遞了人們對內心平和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況置身無百慮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fǎ hǎi sì
至法海寺
tiān yǒu yīn qíng dì yǒu jiān, yī shān rú gé wàn chóng shān.
天有陰晴地有艱,一山如隔萬重山。
yú féng dōng shǎo sān yú yǔ, kuàng zhì shēn wú bǎi lǜ guān.
隅逢冬少三馀雨,況置身無百慮關。
suì shú yì chē róng jiè kè.
歲熟役車容借客。
xián lái yán sì kě kāi yán.
閑來巖寺可開顏。
xuán wēi jì miǎn féng jī hǔ, yòu dé xiū gōng bàn jì hái.
懸危既免逢饑虎,又得休公半偈還。
“況置身無百慮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