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驚悲淚飄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喚起驚悲淚飄露”全詩
下視五岳塊累累,仰天依舊蒼蒼色。
蹋云聳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煙塞塞。
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素臆。
哭聲厭咽旁人惡,喚起驚悲淚飄露。
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夢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劉猛)》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劉猛)》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夢上高高天,高高蒼蒼高不極。
在夢中登上了高高的天空,高得蒼茫無盡。
向下俯視,五座山峰層層疊疊,
仰望天空,依舊是蒼茫的顏色。
蹋云聳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腳踏云彩,身體向上更加升騰,
試圖攀登天空,卻未能到達最高處。
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向西眺望,猶如水中的兔子在低沉,
向東望去,蟠桃海波浩渺而黑暗。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煙塞塞。
日月的光芒無法照耀此地,
既不明亮也不昏暗,被煙霧所遮蔽。
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天空遙遠,大地廣闊,身體跨越風,
下方沒有階梯可下,上方沒有力量可攀。
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
來到這里時,害怕有其他人也在上面,
截斷了龍的胡須,斬斷了鵬的翅膀。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素臆。
茫茫無邊的空間中感到悲傷,
向著青天云霄哭泣,椎動著自己的憂傷。
哭聲厭咽旁人惡,喚起驚悲淚飄露。
哭聲沙啞嘶啞,旁人討厭惡心,
喚起了驚悲之情,淚水如露水飄灑。
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
千萬次慚愧并感謝喚醒了厭倦之人,
希望再沒有人能夠喚醒,終將沉睡不醒。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夢境中的奇幻景象,作者通過對天空、山峰、云彩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超然脫俗、超越現實的感覺。詩中表達了人們在追求高遠、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傳遞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時,結構緊湊,用詞簡練,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整首詩詞以夢境為背景,通過對奇幻景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追求和現實困境的思考,給人以一種超越世俗、追求理想的力量和啟迪。
“喚起驚悲淚飄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shàng tiān cǐ hòu shí shǒu, bìng hé liú měng
夢上天(此后十首,并和劉猛)
mèng shàng gāo gāo tiān, gāo gāo cāng cāng gāo bù jí.
夢上高高天,高高蒼蒼高不極。
xià shì wǔ yuè kuài lěi lěi,
下視五岳塊累累,
yǎng tiān yī jiù cāng cāng sè.
仰天依舊蒼蒼色。
tà yún sǒng shēn shēn gèng shàng, pān tiān shàng tiān pān wèi dé.
蹋云聳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xī zhān ruò shuǐ tù lún dī, dōng wàng pán táo hǎi bō hēi.
西瞻若水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rì yuè zhī guāng bú dào cǐ,
日月之光不到此,
fēi àn fēi míng yān sāi sāi.
非暗非明煙塞塞。
tiān yōu dì yuǎn shēn kuà fēng, xià wú jiē tī shàng wú lì.
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lái shí wèi yǒu tā rén shàng, jié duàn lóng hú zhǎn péng yì.
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
máng máng màn màn fāng zì bēi,
茫茫漫漫方自悲,
kū xiàng qīng yún chuí sù yì.
哭向青云椎素臆。
kū shēng yàn yàn páng rén è, huàn qǐ jīng bēi lèi piāo lù.
哭聲厭咽旁人惡,喚起驚悲淚飄露。
qiān cán wàn xiè huàn yàn rén, xiàng shǐ wú jūn zhōng bù wù.
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
“喚起驚悲淚飄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