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胡獨受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胡獨受欺”全詩
焦桐方入調,夜鵲忽驚枝。
心事將誰計,身名負已知。
九原如可作,白首誓為期。
分類:
《王九山挽詩》薛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九山挽詩》是宋代薛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俗論鄙迂儒,
公胡獨受欺。
焦桐方入調,
夜鵲忽驚枝。
心事將誰計,
身名負已知。
九原如可作,
白首誓為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薛嵎的心境和情感。詩中描繪了一位名叫王九山的人,他受到了社會上俗論的嘲諷和輕視,因為他堅守自己的儒家理念而被認為是鄙陋的人。即便是公正的人也會被欺負。詩人通過描繪焦桐入調和夜鵲驚飛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困惑。詩人感到心事重重,卻無法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同時他也感到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已經負有某種責任。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決心,他愿意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即使白發蒼蒼也要堅守初心。
賞析:
《王九山挽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堅定。詩中通過對王九山遭遇的描寫,展示了社會對于持守儒家思想的人的嘲諷和不理解。焦桐入調和夜鵲驚飛的描寫,象征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困惑,以及無法找到傾訴對象的孤獨。詩人將自己的心事與王九山的遭遇相聯系,強調了自己對于社會認可和責任的思考。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未來的美好愿景和堅定信念,他愿意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不畏白首之年。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個人困境和社會現實的思考,以及對于堅守信念和追求理想的決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哲理含義。
“公胡獨受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jiǔ shān wǎn shī
王九山挽詩
sú lùn bǐ yū rú, gōng hú dú shòu qī.
俗論鄙迂儒,公胡獨受欺。
jiāo tóng fāng rù diào, yè què hū jīng zhī.
焦桐方入調,夜鵲忽驚枝。
xīn shì jiāng shuí jì, shēn míng fù yǐ zhī.
心事將誰計,身名負已知。
jiǔ yuán rú kě zuò, bái shǒu shì wéi qī.
九原如可作,白首誓為期。
“公胡獨受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