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不開重九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底事不開重九日”全詩
底事不開重九日,何心卻趁小春時。
芳傳栗里陶潛逕,香入離騷屈子辭。
不肯趨時真隱逸,豈教塵世俗人知。
分類: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二首》楊公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二首》是宋代楊公遠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重陽節過后的時節和菊花盛開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同時展現了他對隱逸生活和追求真正自我價值的向往。
詩中首先描述了秋天的變化,西風轉為北風,時間已經過了十多天,這時才看到矮籬上的黃花燦爛。這里的黃花可以被視為重陽節象征之一,詩人通過對花的描繪,營造出了節日的氣氛。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不愿等到重陽節才去欣賞菊花的心情。他熱愛春天,希望在春天的時候就能欣賞到這些美麗的花朵。這種心情流露出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束縛的厭倦,他希望能夠追求內心真正的自我。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提及陶潛和屈子這兩位著名的古代文人來點明自己的志趣。陶潛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他以田園生活和隱逸為主題的作品廣受贊賞。屈子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他的《離騷》被譽為中國古代辭章的巔峰之作。通過引用這兩位文人,詩人表達了自己不愿隨波逐流,而是希望像他們一樣追求真正的隱逸和精神自由。
整首詩透過對秋天和花朵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被世俗的瑣事所困擾,希望能夠過一種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這種思想在宋代文人中較為常見,體現了他們對自我追求和內心境界的追尋。
“底事不開重九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yáng yǐ guò bàn yuè jú huā fāng kāi èr shǒu
重陽已過半月菊花方開二首
xī fēng zhuǎn běi yòu xún yú, cái jiàn huáng huā càn duǎn lí.
西風轉北又旬余,才見黃花粲短籬。
dǐ shì bù kāi chóng jiǔ rì, hé xīn què chèn xiǎo chūn shí.
底事不開重九日,何心卻趁小春時。
fāng chuán lì lǐ táo qián jìng, xiāng rù lí sāo qū zǐ cí.
芳傳栗里陶潛逕,香入離騷屈子辭。
bù kěn qū shí zhēn yǐn yì, qǐ jiào chén shì sú rén zhī.
不肯趨時真隱逸,豈教塵世俗人知。
“底事不開重九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