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業成荒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業成荒址”全詩
故業成荒址,中心飲恨聲。
廢興猶反掌,今古總傷情。
最是初聞處,令人沾欲傾。
分類:
《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楊公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是宋代詩人楊公遠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清明時節的雨中聽到鵑鳥的聲音后所引發的一系列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
家輕授鰲靈,不擬再尋盟。
故業成荒址,中心飲恨聲。
廢興猶反掌,今古總傷情。
最是初聞處,令人沾欲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明時節的雨中為背景,通過描繪主人公的心境和情感,展示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命運不濟的思考。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的家世輕微,沒有得到高官厚祿的賞識和任命,因此他并不打算再去尋找官職和權力的機會(家輕授鰲靈,不擬再尋盟)。這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他并不追求權勢和地位,而是更加注重內心的寧靜和自我。
接著,詩中出現了故業成荒址的描述,暗示著作者曾經從事過的事業已經失敗和荒廢。他內心深處充滿了懊悔和自責的情感(中心飲恨聲)。這種失意和挫折使得他對廢興的命運產生了一種反諷的態度,他認為即使成功也只是轉瞬即逝,人生的起伏沉浮總會傷人心(廢興猶反掌,今古總傷情)。
最后,詩詞以“最是初聞處,令人沾欲傾”作為結尾。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在雨中聽到鵑鳥的聲音時的感受,他感覺到那種初次聆聽的情感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令人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情感傾泄出來。鵑鳥的聲音在雨中顯得格外清脆動人,也許對作者來說,它是一種寄托和宣泄內心情感的媒介。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抒發。通過對家世、事業和命運的反思,作者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薄態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我。最后,鵑鳥的聲音作為一種象征,喚起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整首詩詞在抒發個體情感的同時,也通過對人生境遇的反思,呈現了一種深刻的人生觀和對命運的思考。
“故業成荒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míng rì yǔ zhōng wén juān èr shǒu
清明日雨中聞鵑二首
jiā qīng shòu áo líng, bù nǐ zài xún méng.
家輕授鰲靈,不擬再尋盟。
gù yè chéng huāng zhǐ, zhōng xīn yǐn hèn shēng.
故業成荒址,中心飲恨聲。
fèi xìng yóu fǎn zhǎng, jīn gǔ zǒng shāng qíng.
廢興猶反掌,今古總傷情。
zuì shì chū wén chù, lìng rén zhān yù qīng.
最是初聞處,令人沾欲傾。
“故業成荒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