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怒走蛟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怒走蛟龍”全詩
天低深雨露,風怒走蛟龍。
林靄通樵徑,山云隔寺鐘。
何時一行樂,重到北高峰。
分類:
《伊昔四首》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伊昔四首》是宋代詩人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景色秀美的西湖景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喜愛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過去的日子,西湖之外,有一片清涼的地方,九里長的松樹投下綠蔭。天空低垂,淅淅瀝瀝下著雨露,狂風怒吼,猶如奔騰的蛟龍。林中的霧氣彌漫,通向樵夫的小徑,山巒間的云霧遮擋了寺廟的鐘聲。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欣賞到這美景,重回北高峰,與眾人一同歡樂。
詩意和賞析:
《伊昔四首》以西湖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自由的情感。詩人以雨露、蛟龍、松樹等意象,描繪出自然界的壯麗和激蕩,形容了大自然的狂烈和恢弘。同時,詩人通過描述山林間的清涼和靜謐,表達了對寧靜與和諧的向往。
詩中的"林靄通樵徑,山云隔寺鐘"描繪了山林間的靜謐景象,給人以寧靜和遙遠的感覺。這種對自然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壯美,也引發了人們對自由自在、追求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何時一行樂,重到北高峰"表達了詩人再次欣賞美景的期望,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自由和快樂的渴望。北高峰象征著自由和歡樂的場所,詩人希望能夠再次回到那里,與眾人一同享受美景和歡樂。
總而言之,這首詩詞以西湖的美景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壯美和自由自在的向往,同時也傳遞出對寧靜和快樂生活的追求。
“風怒走蛟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xī sì shǒu
伊昔四首
yī xī xī hú wài, qīng yīn jiǔ lǐ sōng.
伊昔西湖外,清陰九里松。
tiān dī shēn yǔ lù, fēng nù zǒu jiāo lóng.
天低深雨露,風怒走蛟龍。
lín ǎi tōng qiáo jìng, shān yún gé sì zhōng.
林靄通樵徑,山云隔寺鐘。
hé shí yī xíng lè, zhòng dào běi gāo fēng.
何時一行樂,重到北高峰。
“風怒走蛟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