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無偏意有時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無偏意有時偏”全詩
表里集虛生至白,初終持滿得長圓。
光明照處人心足,混沌開時物理全。
它義多慳茲獨否,天無偏意有時偏。
分類:
《從北流入郁林望月巖》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從北流入郁林望月巖》是宋代詩人曾豐所作,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北方的水流入郁林,望見月巖。
翡翠屏風之間懸掛著一面鏡子。
鏡子的表面和背面集合了虛幻和真實,
它的形狀最初和最終都是完美的圓形。
光明照耀之處,人心得到充實滿足,
混沌時期的開啟使得物質得到了完整。
這個意義眾多的事物是否慳吝,
唯有天空沒有偏向,但有時也出現偏頗。
詩意:
詩詞以自然景觀和抽象意象的形式,表達了對天地之間事物運行規律和人心所向的思考。詩人以北方的水流入郁林、望見月巖為引子,引出了一個象征性的景象。翡翠屏風上的鏡子象征著人們對于世間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表里集虛生至白,初終持滿得長圓,意味著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循環往復、變化無常的。
詩人通過光明照耀之處人心足、混沌開時物理全的描繪,暗示了人心隨著認知的拓展而得到滿足,物質世界也在不斷演化和完善。然而,詩人同時也指出這個意義眾多的世界是否吝嗇,暗示了人們對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常常受到阻礙和偏頗。雖然天空無偏向,但有時也會出現偏頗,這表明世界的運行規律并非一成不變,有時候也會發生變化和偏離。
賞析:
《從北流入郁林望月巖》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抽象意象的描繪,寓意深遠。詩人以水流入郁林、望見月巖為引子,構建了一個神秘的場景,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翡翠屏風上的鏡子象征著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和探索,而詩人在描繪鏡子的特性時,采用了表里集虛生至白、初終持滿得長圓的形容詞短語,強調了事物的循環和變化。
詩中的光明照耀之處人心足、混沌開時物理全,展現了人類對于知識和智慧的渴望,以及物質世界的不斷演化和完善。然而,詩人也通過對意義的提問表達了對于真理和智慧的探索常常受到限制和阻礙的思考。最后一句"天無偏意有時偏",則提醒讀者世界的運行規律并非一成不變,有時候也會發生變化和偏離,不可盲目追求固定不變的真理。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抽象意象的描繪,探討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詩詞運用意象和比喻的手法,既有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悟,又有對人心和宇宙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索。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通過對景物和意象的解讀,思考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以及對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是否受到限制和偏頗。
“天無偏意有時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běi liú rù yù lín wàng yuè yán
從北流入郁林望月巖
qīng shān xià wài jiàn qīng tiān, fěi cuì píng jiān yī jìng xuán.
青山罅外見青天,翡翠屏間一鏡懸。
biǎo lǐ jí xū shēng zhì bái, chū zhōng chí mǎn dé cháng yuán.
表里集虛生至白,初終持滿得長圓。
guāng míng zhào chù rén xīn zú, hùn dùn kāi shí wù lǐ quán.
光明照處人心足,混沌開時物理全。
tā yì duō qiān zī dú fǒu, tiān wú piān yì yǒu shí piān.
它義多慳茲獨否,天無偏意有時偏。
“天無偏意有時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