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掌挈還河朔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抵掌挈還河朔地”全詩
椎卉之民半冠帶,恬不復它余百載。
前守諸公方略偏,藩籬漫浪耳目前。
版圖之地半腥膻,恬不復誰余百年。
白囊新報潢池弄,詔公借我海南重。
金鼓戒嚴曾未動,汶陽田已歸禹貢。
功成不居頌者誰,樂石雖堅有泐時。
亙千余里兒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歸歟更了中原事,抵掌挈還河朔地。
竹書不盡帛相繼,回頭今刻公之細。
分類:
《代人題瓊守歸疆堂》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人題瓊守歸疆堂》是宋代曾豐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守衛邊疆的瓊守在前朝列圣規模宏大的基礎上,繼續保護山海之外的土地。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朝列圣規模大,
雨露涵濡山海外。
椎卉之民半冠帶,
恬不復它余百載。
前守諸公方略偏,
藩籬漫浪耳目前。
版圖之地半腥膻,
恬不復誰余百年。
白囊新報潢池弄,
詔公借我海南重。
金鼓戒嚴曾未動,
汶陽田已歸禹貢。
功成不居頌者誰,
樂石雖堅有泐時。
亙千余里兒童知,
牢不可解去后思。
歸歟更了中原事,
抵掌挈還河朔地。
竹書不盡帛相繼,
回頭今刻公之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瓊守為主題,通過描繪前朝列圣的輝煌和瓊守在保護邊疆中的恬靜形象,展現了作者對邊疆守護者的贊美與思考。
詩的開頭,通過描繪前朝列圣的規模宏大、涵蓋山海之外的雨露滋潤,表達了前朝的偉大和光輝。椎卉之民半戴帽,意味著邊疆人民已經受到了文明的影響,生活逐漸富裕。
接著,詩中提到前任守護者的方略偏頗,邊境地區的藩籬紛亂,版圖之地半腥膻,暗示了邊疆的困境和不穩定。然而,瓊守依然保持著恬靜的姿態,這種恬靜是對前朝輝煌的傳承,也是對邊疆百年風雨的堅守。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以白囊來象征瓊守,表達了他新報告邊疆動態的決心。詔公借我海南重,意味著瓊守請求得到支援和重視。金鼓戒嚴曾未動,汶陽田已歸禹貢,表達了瓊守在邊疆保護中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兩句表達了瓊守的功績無人頌揚,樂石雖然堅硬,也會有破裂的時候。亙千余里兒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意味著只有在邊疆生活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瓊守的辛苦和重要性。
整首詩以瓊守為中心,通過描繪前朝輝煌、邊疆的困境以及瓊守的恬靜和努力,表達了對邊疆守護者的敬意和思考。這首詩詞充滿了對邊疆保護工作的贊美《代人題瓊守歸疆堂》是宋代曾豐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瓊守在邊疆守衛的堂上,贊美了他們在邊疆保衛中的恬靜和辛勤努力。
詩中以前朝列圣的偉大規模為背景,表達了瓊守所面對的邊疆環境之廣闊和邊疆居民的幸福生活。詩人通過描繪前朝的輝煌和瓊守的恬靜形象,突出了瓊守作為守護者的重要性和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詩詞中還提到了前守諸公方略偏頗以及邊境地區的藩籬紛亂,暗示了邊疆的困境和不穩定。然而,瓊守依然保持著恬靜的姿態,表達了他們對前朝輝煌的傳承和對邊疆百年風雨的堅守。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白囊來象征瓊守,表示他們會不斷報告邊疆動態。詩中提到瓊守請求得到支援和重視,同時也強調了他們努力工作的成果。詩詞最后兩句表達了瓊守的功績無人頌揚的遺憾,但他們的努力和貢獻將被轄區內的兒童所知曉和銘記。
整首詩詞以瓊守為中心,通過描繪前朝輝煌、邊疆的困境以及瓊守的恬靜和努力,表達了對邊疆守護者的敬意和思考。瓊守在邊疆保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默默守護著邊疆的安寧和穩定,為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了辛勤的貢獻。這首詩詞充滿了對邊疆守護工作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抵掌挈還河朔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rén tí qióng shǒu guī jiāng táng
代人題瓊守歸疆堂
qián cháo liè shèng guī mó dà, yǔ lù hán rú shān hǎi wài.
前朝列圣規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
chuí huì zhī mín bàn guàn dài, tián bù fù tā yú bǎi zài.
椎卉之民半冠帶,恬不復它余百載。
qián shǒu zhū gōng fāng lüè piān, fān lí màn làng ěr mù qián.
前守諸公方略偏,藩籬漫浪耳目前。
bǎn tú zhī dì bàn xīng shān, tián bù fù shuí yú bǎi nián.
版圖之地半腥膻,恬不復誰余百年。
bái náng xīn bào huáng chí nòng, zhào gōng jiè wǒ hǎi nán zhòng.
白囊新報潢池弄,詔公借我海南重。
jīn gǔ jiè yán céng wèi dòng, wèn yáng tián yǐ guī yǔ gòng.
金鼓戒嚴曾未動,汶陽田已歸禹貢。
gōng chéng bù jū sòng zhě shuí, lè shí suī jiān yǒu lè shí.
功成不居頌者誰,樂石雖堅有泐時。
gèn qiān yú lǐ ér tóng zhī, láo bù kě jiě qù hòu sī.
亙千余里兒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guī yú gèng le zhōng yuán shì, dǐ zhǎng qiè hái hé shuò dì.
歸歟更了中原事,抵掌挈還河朔地。
zhú shū bù jìn bó xiāng jì, huí tóu jīn kè gōng zhī xì.
竹書不盡帛相繼,回頭今刻公之細。
“抵掌挈還河朔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