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雪難教更引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和雪難教更引商”全詩
燭下邀來偏巧笑,曲終不見只顛狂。
迷花未散嘗侵曉,和雪難教更引商。
浣處似聞遺石在,相逢或恐是同鄉。
¤
分類:
《和牧齋觀劇四首次韻》程嘉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牧齋觀劇四首次韻》是明代程嘉燧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游絲無力罥春長,急盞從揮白日忙。
燭下邀來偏巧笑,曲終不見只顛狂。
迷花未散嘗侵曉,和雪難教更引商。
浣處似聞遺石在,相逢或恐是同鄉。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觀劇的情境,表達了作者對戲劇的熱愛和對世事變幻的感慨。以下是對每句詩的譯文和賞析:
游絲無力罥春長,急盞從揮白日忙。
譯文:游絲不堪牽引,春天漫長。匆忙中,盞燈急速揮灑白晝。
詩意:游絲是指牽引戲劇的細絲,無力表示作者對戲劇的呈現感到不滿,而春長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盞燈從揮白日忙意味著觀劇者不顧白天的繁忙,急于在有限的時間里享受戲劇的藝術表現。
賞析:這兩句詩通過對游絲和盞燈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戲劇之美的渴望和追求。游絲無力罥春長,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渴望。急盞從揮白日忙,強調了作者對戲劇的熱情和對藝術的追逐。
燭下邀來偏巧笑,曲終不見只顛狂。
譯文:在燭光下邀請來的人偏偏笑得那么巧妙,曲終時卻不再見,只剩下瘋狂。
詩意:燭下邀來的人是指劇中的角色,他們的笑容巧妙而有趣。然而,當戲曲結束時,他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種顛狂的感覺。
賞析:這兩句詩通過對觀劇時的情景描寫,展現了戲劇的瞬息萬變和虛幻性質。燭下邀來偏巧笑,表達了劇中角色的生動和幽默,曲終不見只顛狂,強調了戲劇的臨時性和虛幻感。
迷花未散嘗侵曉,和雪難教更引商。
譯文:迷霧般的花朵尚未散去,已經觸及黎明。和雪難以誘導更多商人。
詩意:迷花未散指的是劇中的舞臺布景,它們像迷霧一樣籠罩著觀眾的視線。盡管如此,黎明的曙光仍然透過迷霧顯露出來。和雪難教更引商表示即使美景難以吸引更多人,商人們也不易被打動。
賞析:這兩句詩表達了戲劇中虛幻與現實的交織。迷花未散嘗侵曉,意味著戲劇所展現的美景還未散去,但黎明的光芒已經開始透過迷霧。和雪難教更引商,揭示了戲劇的美麗無法吸引更多的人,商人們對藝術的欣賞有限。
浣處似聞遺石在,相逢或恐是同鄉。
譯文:在洗滌之處,仿佛聽到留下的石塊聲,相逢的人或許是同鄉。
詩意:浣處指的是洗滌衣物的地方,詩中以此比喻劇場。似聞遺石在,暗示劇場中留下了前人的聲音和痕跡。相逢或恐是同鄉,暗示觀劇的人們可能是同鄉、彼此相識。
賞析:這兩句詩展示了觀劇場景中的一種溫馨氛圍。浣處似聞遺石在,表達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劇場中留下的痕跡與觀眾的相遇產生了共鳴。相逢或恐是同鄉,強調了觀眾之間的親近感和共同體驗。
通過對《和牧齋觀劇四首次韻》這首詩詞的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戲劇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詩中描繪了觀劇的場景和情感體驗,通過對游絲、燭光、迷花和浣處的描繪,傳達了戲劇的瞬息萬變、虛幻與真實的交織,以及觀眾對戲劇的欣賞和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明代文人對戲劇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情感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和雪難教更引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ù zhāi guān jù sì shǒu cì yùn
和牧齋觀劇四首次韻
yóu sī wú lì juàn chūn zhǎng, jí zhǎn cóng huī bái rì máng.
游絲無力罥春長,急盞從揮白日忙。
zhú xià yāo lái piān qiǎo xiào, qū zhōng bú jiàn zhǐ diān kuáng.
燭下邀來偏巧笑,曲終不見只顛狂。
mí huā wèi sàn cháng qīn xiǎo, hé xuě nán jiào gèng yǐn shāng.
迷花未散嘗侵曉,和雪難教更引商。
huàn chù shì wén yí shí zài, xiāng féng huò kǒng shì tóng xiāng.
浣處似聞遺石在,相逢或恐是同鄉。
¤
“和雪難教更引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