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有時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性有時遷”全詩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
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膻。
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
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感鶴》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鶴》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感到了一只鶴,
在田野自由地飛翔。
它饑餓時不吃腐爛的鼠,
口渴時不喝偷來的泉水。
它的姿態莊重高雅,
而其他的鳥兒卻飛翔紛亂。
它和伴侶一起游玩,
但志趣卻不相同,
如此相伴十余年。
一興嗜欲念,
遂為矰繳牽。
委質小池內,
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
兼亦競腥膻。
不惟戀主人,
兼亦狎烏鳶。
但它一旦陶醉于某種欲望,
就為此被網羅所困。
它被關在一個小池塘里,
爭食著和一群雞在一起。
它不僅懷念著稻谷和糧食,
也競爭著吃食屎、腥臭的東西。
它不僅依戀著主人,
也和烏鳶們親近。
物心不可知,
天性有時遷。
一飽尚如此,
況乘大夫軒。
事物的內心無法預測,
性情會在時光中改變。
它在一飽之后仍然如此,
何況是被人乘坐轅車呢。
詩詞《感鶴》通過描述一只鶴的形象,反思了人類對自然界的干預和對于物質欲望的追求。鶴自由自在地在野田中飛翔,不受俗務所擾,保持著純潔的本性。然而,當鶴一旦沉迷于欲望,被捕獲并關在小池塘中,它開始與其他的鳥類爭食,不再限于稻谷和主人所賜,而是競爭吃下腥臭之物。詩意中也透露出人性的復雜和善惡之間的較量,以及人類對于真實的探求與依附。詩人通過鶴的形象,暗示了人類的眾多矛盾,表達了對純凈、自由的向往。整首詩流暢自然,用情用景具體生動,通過鶴的自由與困擾,傳遞出思考和反思的內在思想。
“天性有時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è
感鶴
hè yǒu bù qún zhě, fēi fēi zài yě tián.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
jī bù zhuó fǔ shǔ, kě bù yǐn dào quán.
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zhēn zī zì gěng jiè, zá niǎo hé piān xuān. tóng yóu bù tóng zhì, rú cǐ shí yú nián.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yī xìng shì yù niàn, suì wèi zēng jiǎo qiān.
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
wěi zhì xiǎo chí nèi, zhēng shí qún jī qián.
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bù wéi huái dào liáng, jiān yì jìng xīng shān.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膻。
bù wéi liàn zhǔ rén, jiān yì xiá wū yuān.
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wù xīn bù kě zhī, tiān xìng yǒu shí qiān.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
yī bǎo shàng rú cǐ, kuàng chéng dài fū xuān.
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天性有時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