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去網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面去網羅”全詩
胡然墜蓬藋,自損風云姿。
雖稱六羽翮,零落何所施。
蜂蠆小有毒,螫人人不知。
昔為眾鳥畏,今為眾鳥欺。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兒。
覆巢猶且可,攫子當如何。
哀哀三黃口,泣血紛滂沱。
好生上帝德,無乃傷天和。
誰為訴九閽,三面去網羅。
分類:
《志哀寄吳氏二首》王稚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志哀寄吳氏二首》是明代王稚登所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悲憤和對社會現象的深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鷹鹯擊眾烏,
眾鳥無能為。
胡然墜蓬藋,
自損風云姿。
雖稱六羽翮,
零落何所施。
蜂蠆小有毒,
螫人人不知。
昔為眾鳥畏,
今為眾鳥欺。
既言覆其巢,
又已攫其兒。
覆巢猶且可,
攫子當如何。
哀哀三黃口,
泣血紛滂沱。
好生上帝德,
無乃傷天和。
誰為訴九閽,
三面去網羅。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命運的感嘆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詩中以鷹鹯擊眾烏的景象來比喻強者欺凌弱者的現實,揭示了人們對弱小者的忽視和欺凌的現象。作者通過描述鳥兒失去自由飛翔的姿態,表達了自己在逆境中受挫和自尊心受損的心情。
詩中還提到了"蜂蠆小有毒,螫人人不知",暗示了社會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具有的傷害力量,而人們卻對此毫不知情。這一描寫呼應了前文的主題,進一步強調了弱者的無助和被忽視。
接著,詩中轉折出現了作者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對社會風氣的失望和對眾人對自己的欺凌的憤慨。作者以"覆巢猶且可,攫子當如何"的問句,提出了對侵略者行為的質疑,表達了對強者的不滿和對正義的呼喚。
最后,詩中以"哀哀三黃口,泣血紛滂沱"的形象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無奈,展現了他對社會現象的深切關注和反思。最后兩句"好生上帝德,無乃傷天和。誰為訴九閽,三面去網羅"則呼吁人們重視倫理道德,遵守天命,寄望有人能夠為弱者伸張正義,糾正社會的不公。
綜上所述,這首詩詞通過對強者欺凌和社會不公現象的揭示,以及對自身命運的悲憤表達,呼喚人們關注倫理道德,追求正義和和諧。同時,通過詩中動人的形象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三面去網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āi jì wú shì èr shǒu
志哀寄吳氏二首
yīng zhān jī zhòng wū, zhòng niǎo wú néng wéi.
鷹鹯擊眾烏,眾鳥無能為。
hú rán zhuì péng diào, zì sǔn fēng yún zī.
胡然墜蓬藋,自損風云姿。
suī chēng liù yǔ hé, líng luò hé suǒ shī.
雖稱六羽翮,零落何所施。
fēng chài xiǎo yǒu dú, shì rén rén bù zhī.
蜂蠆小有毒,螫人人不知。
xī wèi zhòng niǎo wèi, jīn wèi zhòng niǎo qī.
昔為眾鳥畏,今為眾鳥欺。
jì yán fù qí cháo, yòu yǐ jué qí ér.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兒。
fù cháo yóu qiě kě, jué zi dāng rú hé.
覆巢猶且可,攫子當如何。
āi āi sān huáng kǒu, qì xuè fēn pāng tuó.
哀哀三黃口,泣血紛滂沱。
hǎo shēng shàng dì dé, wú nǎi shāng tiān hé.
好生上帝德,無乃傷天和。
shuí wèi sù jiǔ hūn, sān miàn qù wǎng luó.
誰為訴九閽,三面去網羅。
“三面去網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