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帝巡游伯業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隋帝巡游伯業亡”全詩
錦帆一去知何處,翠柳千屯自曉霜。
江漢風塵多兔窟,維揚豪杰盡龍驤。
可憐仗劍唐司馬,良翰天教翊圣皇。
¤
分類:
《海夷八首(嘉靖甲寅)》王稚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海夷八首(嘉靖甲寅)》
海夷八首是明代王稚登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隋帝巡游的場景,流露出作者對時代變遷和英雄豪杰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夷八首(嘉靖甲寅)
隋帝巡游伯業亡,
邗溝流水月蒼蒼。
錦帆一去知何處,
翠柳千屯自曉霜。
江漢風塵多兔窟,
維揚豪杰盡龍驤。
可憐仗劍唐司馬,
良翰天教翊圣皇。
譯文:
隋帝游歷遠方,伯業已經離世,
邗溝的水在流淌,月色蒼蒼。
錦帆駛向何方,翠柳千樹早已披霜。
江漢之間風塵滾滾,兔子找到了避難之所。
維揚的英雄們驍勇善戰,盡展雄風。
可憐仗劍的唐司馬,他是天命所選,輔佐圣君。
詩意:
《海夷八首》通過描繪隋帝巡游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興衰和英雄豪杰的思考。詩中隋帝巡游的景象象征著帝國的榮光,然而伯業已逝,暗示著時光流轉、事業的興衰不定。邗溝的流水和月色蒼蒼,營造出一種憂郁的氛圍,象征著歲月的冷漠和變遷的無情。錦帆離去,翠柳盡染霜,暗示著輝煌的過去已經成為歷史,時光的流逝給人帶來無盡的感慨。
詩中提到的江漢風塵和維揚豪杰,代表著英雄豪杰的出現與輝煌。江漢風塵多兔窟,意味著英雄們紛紛投奔江漢,尋求避難之地,并展現了他們的勇猛精神。維揚的豪杰們則以龍驤之姿嶄露頭角,他們英勇善戰,展現了壯志豪情。這些形象突出了時代變遷中英雄人物的崛起和輝煌,凸顯了人物的英雄氣概和時代風貌。
最后提到的“仗劍的唐司馬”,以及“良翰天教翊圣皇”,表達了對仕途和忠誠的思考。唐司馬仗劍而行,象征著他的忠誠和使命感。他被天命所選,輔佐圣君,代表了仕途中的榮耀和責任。詩中的這些形象凸顯了作者對時代英雄和忠誠精神的贊美,以及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
賞析:
《海夷八首》以隋帝巡游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象和塑造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英雄豪杰的思考。詩中運用了描景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時代的變幻和英雄的崛起。
詩中的景象描寫生動而凄美,邗溝流水和月色蒼蒼營造出一種憂郁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冷漠。錦帆離去,翠柳染霜,寓意著光輝的過去已經逝去,給人以離別和感傷之感。
詩中的江漢風塵和維揚豪杰塑造了英雄形象,他們勇猛善戰,展現出壯志豪情和英勇精神,凸顯了時代變遷中英雄人物的崛起和輝煌。
最后提到的唐司馬以及良翰天教翊圣皇,呈現出仕途和忠誠的主題。唐司馬仗劍而行,象征著他的忠誠和使命感,被天命所選,輔佐圣君,代表了仕途中的榮耀和責任。
整首詩以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時代興衰和英雄豪杰的思考,既有對過去的追憶和感傷,也有對英雄氣概和忠誠精神的贊美。通過對時代和人物的描繪,詩中流露出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對歷史和人生產生更深的思考。
“隋帝巡游伯業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yí bā shǒu jiā jìng jiǎ yín
海夷八首(嘉靖甲寅)
suí dì xún yóu bó yè wáng, hán gōu liú shuǐ yuè cāng cāng.
隋帝巡游伯業亡,邗溝流水月蒼蒼。
jǐn fān yī qù zhī hé chǔ, cuì liǔ qiān tún zì xiǎo shuāng.
錦帆一去知何處,翠柳千屯自曉霜。
jiāng hàn fēng chén duō tù kū, wéi yáng háo jié jǐn lóng xiāng.
江漢風塵多兔窟,維揚豪杰盡龍驤。
kě lián zhàng jiàn táng sī mǎ, liáng hàn tiān jiào yì shèng huáng.
可憐仗劍唐司馬,良翰天教翊圣皇。
¤
“隋帝巡游伯業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