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繩具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繩繩具舉”全詩
工祝致告,孔碩為俎。
執事駿奔,繩繩具舉。
神之嘉虞,介福是興。
分類: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佚名。這首詩描繪了紹興以后的蠟祭盛況,表達了祭祀儀式的莊嚴和神靈的嘉贊。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享以精社,聲非稷黍。
工祝致告,孔碩為俎。
執事駿奔,繩繩具舉。
神之嘉虞,介福是興。
詩意:
紹興以后的蠟祭,以精致的社會儀式享受祭祀,聲音高亢非稻黍之音。工祝們鄭重地宣告祭祀的開始,孔子的后裔擔任祭品的承器。執事者奔忙疾行,繩索連續地舉起祭品。神靈非常滿意這場盛大的祭祀,福祉因此而興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隋代紹興以后的蠟祭盛況,通過細致的描寫和動態的場景呈現出祭祀活動的莊嚴和隆重。詩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和名詞,如"享"、"聲"、"致告"、"孔碩"、"執事"、"駿奔"、"繩繩"、"具舉"等,使詩句富有活力和節奏感。通過這些動詞的運用,表現出祭祀儀式的熱鬧和充滿活力的場景。
詩詞中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享以精社"中的"精社"表達了祭祀儀式的精致和莊重,"聲非稷黍"則通過對比表達了祭祀中的聲音非同尋常。詩中提到的"工祝"、"孔碩"、"執事"等詞語,突出了祭祀活動的參與者和角色,給詩詞增添了一定的人物形象。
整首詩以"神之嘉虞,介福是興"作為結尾,表達了神靈對這場盛大祭祀的滿意,也暗示著祭祀所帶來的福祉和繁榮。通過描繪祭祀儀式的細節和神靈的贊許,詩詞展現了隋代社會對祭祀活動的重視和對神靈的虔誠崇拜。
這首詩詞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動態的場景,成功地展現了隋代紹興以后蠟祭的盛況,傳遞了祭祀活動的莊嚴和神靈的嘉贊,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繩繩具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xīng yǐ hòu là jì sì shí èr shǒu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xiǎng yǐ jīng shè, shēng fēi jì shǔ.
享以精社,聲非稷黍。
gōng zhù zhì gào, kǒng shuò wèi zǔ.
工祝致告,孔碩為俎。
zhí shì jùn bēn, shéng shéng jù jǔ.
執事駿奔,繩繩具舉。
shén zhī jiā yú, jiè fú shì xìng.
神之嘉虞,介福是興。
“繩繩具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