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于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發于河”全詩
不發于河,既介以清。
翼翼興薦,椒糈芬聲。
載止載留,爰弛翠旌。
分類:
《紹興祀岳鎮海瀆四十三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紹興祀岳鎮海瀆四十三首》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佚名。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星之精,播液發靈。
不發于河,既介以清。
翼翼興薦,椒糈芬聲。
載止載留,爰弛翠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祀岳鎮海瀆的場景。水星的精華灑落,顯現出神奇的力量。它并非在河流中流動,而是在清澈的空中飄蕩。莊重的儀式開始,香煙裊裊,祭品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儀式進行得莊嚴肅穆,神旗飄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祀岳鎮海瀆的祭祀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儀式的莊重和神秘感。水星之精象征著神靈的神秘力量,灑落于空中,使得整個儀式顯得神奇而莊嚴。詩人通過對香煙和香氣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儀式中的香火氣息和神圣的氛圍。
詩詞中的“載止載留,爰弛翠旌”揭示了儀式的過程和翠旌的飄揚,給人一種靜止和動感的對比。這種對比使得整個詩詞在簡潔中展現了儀式的莊重和肅穆感。通過細膩而簡練的描寫,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到祭祀場景中,感受到了其中的莊嚴和神秘。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祀岳鎮海瀆的祭祀儀式,展現了其中的莊重和神秘感。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古代文化中對神靈的崇敬和對儀式的重視,同時也可以想象到當時的祭祀場景。
“不發于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xīng sì yuè zhèn hǎi dú sì shí sān shǒu
紹興祀岳鎮海瀆四十三首
shuǐ xīng zhī jīng, bō yè fā líng.
水星之精,播液發靈。
bù fā yú hé, jì jiè yǐ qīng.
不發于河,既介以清。
yì yì xìng jiàn, jiāo xǔ fēn shēng.
翼翼興薦,椒糈芬聲。
zài zhǐ zài liú, yuán chí cuì jīng.
載止載留,爰弛翠旌。
“不發于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