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為邦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孰為邦休”全詩
繼天神圣,觀世治忽。
頌祗之堂,芳以圭黻,孰為邦休,四海無拂。
分類:
《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佚名。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至哉坤元,持載萬物。
繼天神圣,觀世治忽。
頌祗之堂,芳以圭黻,
孰為邦休,四海無拂。
詩意:
這是一首頌揚紹興親享明堂的詩詞。"至哉坤元"表達了對于明堂作為天地之間至高無上之所的贊美。"持載萬物"表明明堂承載著世間萬物的存在和生機。"繼天神圣"表示明堂繼承了天神所賦予的神圣力量和權威。"觀世治忽"意味著在明堂中,可以觀察到世間的治理和變幻。"頌祗之堂"指明堂受到人們的頌揚和崇拜,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地。"芳以圭黻"描述了明堂的裝飾華美,充滿了香氣和祭祀的儀式。"孰為邦休,四海無拂"則表達了明堂作為國家的核心,其庇佑下四海無戰亂,國家安寧。
賞析:
《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以華麗的辭藻和深刻的意境,贊美了明堂作為至高無上的圣地。詩中通過對明堂的描述,展示了它在隋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神圣的意義。明堂被描繪成能夠承載萬物、繼承天神之力,以及觀察世間治理的地方。詩人通過描繪明堂的華美裝飾和祭祀儀式的莊嚴,進一步突出了明堂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詩詞中的"孰為邦休,四海無拂"一句表達了明堂的政治和社會意義,它象征著國家的安寧與繁榮。明堂作為國家的核心,能夠使四海和平安寧,沒有紛爭和動蕩。整首詩詞通過對明堂的贊美,體現了作者對于帝王統治和社會秩序的向往和推崇。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明堂的崇拜和尊重,以及對于希望國家繁榮昌盛的期望。
總之,《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以華美的詞藻和崇高的意境,贊美了明堂作為至高無上之所的重要性和神圣的意義。它展示了當時社會對于明堂的崇拜和對國家安寧繁榮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孰為邦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xīng qīn xiǎng míng táng èr shí liù shǒu
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
zhì zāi kūn yuán, chí zài wàn wù.
至哉坤元,持載萬物。
jì tiān shén shèng, guān shì zhì hū.
繼天神圣,觀世治忽。
sòng zhī zhī táng, fāng yǐ guī fú,
頌祗之堂,芳以圭黻,
shú wèi bāng xiū, sì hǎi wú fú.
孰為邦休,四海無拂。
“孰為邦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