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子孫取為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亡國子孫取為戒”全詩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傳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興十葉歲二百,介公酅公世為客。
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
備威儀,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遺制。
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國子孫取為戒。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是唐代白居易所寫的一首詩詞。詩詞的內容是講述了唐朝兩位王后以及介公和酅公為國家做貢獻的故事。
詩詞中提到的“二王后”是指兩位歷史上有貢獻的王后,她們是介公和酅公。她們作為國家的貢獻者,被賦予國家賓客的地位。
接下來詩詞提到了“周武隋文之子孫”,指的是介公和酅公是周武王和隋文帝的后代。這是在強調這兩位王后的身份和家族背景,她們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詩詞進一步提到了“天下”一詞,并指出了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周朝滅亡后,天下傳給了隋朝,隋朝滅亡后又被唐朝得到。這是在提醒人們,不同的王朝興起和消亡是歷史的循環。
接下來詩詞描述了唐朝的興起和介公酅公作為國家貢獻者的地位。唐朝興起二百年,介公酅公一直作為客人存在,參與國家的重要場合,如明堂太廟朝享等。
詩詞中提到了引居賓位并保持威儀的介公酅公,這是強調她們在國家重要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她們的威儀也是高祖太宗遺留下來的制度。
最后一句“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國子孫取為戒。”是詩詞的結尾,表達了要讓國家的子孫繼承先人的文化傳統,并以亡國為戒。
整首詩詞通過講述介公和酅公的故事,重點強調了她們作為國家貢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通過對歷史興衰的描述,提醒后人要繼承先人的文化傳統,以避免亡國的命運。
“亡國子孫取為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wáng hòu míng zǔ zōng zhī yì yě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èr wáng hòu, bǐ hé rén, jiè gōng xī gōng wèi guó bīn, zhōu wǔ suí wén zhī zǐ sūn.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為國賓,周武隋文之子孫。
gǔ rén yǒu yán tiān xià zhě, fēi shì yī rén zhī tiān xià.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zhōu wáng tiān xià chuán yú suí,
周亡天下傳于隋,
suí rén shī zhī táng dé zhī.
隋人失之唐得之。
táng xìng shí yè suì èr bǎi, jiè gōng xī gōng shì wèi kè.
唐興十葉歲二百,介公酅公世為客。
míng táng tài miào cháo xiǎng shí, yǐn jū bīn wèi bèi wēi yí.
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
bèi wēi yí, zhù jiāo jì,
備威儀,助郊祭,
gāo zǔ tài zōng zhī yí zhì.
高祖太宗之遺制。
bù dú xìng miè guó, bù dú jì jué shì.
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
yù lìng sì wèi shǒu wén jūn, wáng guó zǐ sūn qǔ wèi jiè.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國子孫取為戒。
“亡國子孫取為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