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如振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我如振瓊”全詩
所嗟經時別,相去一宿程。
攜手昨何時,昆明春水平。
離郡來幾日,太白夏云生。
之子未得意,貧病客帝城。
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
隱幾自恬澹,閉門無送迎。
龍臥心有待,鶴瘦貌彌清。
清機發為文,投我如振瓊。
何以慰饑渴,捧之吟一聲。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楊九弘貞長安病中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楊九弘貞長安病中見寄
伏枕君寂寂,折腰我營營。
所嗟經時別,相去一宿程。
攜手昨何時,昆明春水平。
離郡來幾日,太白夏云生。
之子未得意,貧病客帝城。
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
隱幾自恬澹,閉門無送迎。
龍臥心有待,鶴瘦貌彌清。
清機發為文,投我如振瓊。
何以慰饑渴,捧之吟一聲。
中文譯文:
在枕頭上你安靜地躺著,我卑身低首。
唉,惋惜離別時光,相隔僅一夜之行程。
我們曾何時牽手,共賞昆明的春水之平。
我離開郡城幾天,太白山的夏云出現。
你的兒子未能如愿,貧病中作客于帝都。
貧窮堅定志士的節操,疾病卻增加了高人的情懷。
我在私室里悠然恬淡,閉門不外送迎。
如龍躺臥,心懷期待;如鶴消瘦,面容愈發清秀。
我的心靈和才華發揮,你對我的詩歌如振奇珍。
怎樣寄托壓抑與渴望,我將它捧起并吟唱一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回答楊九弘貞贈詩的作品。白居易對楊九弘貞的友情和贈詩表示了感謝之情。整首詩構思簡潔,語言優美流暢,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生活的感悟。
詩的前四句講述了詩人與楊九弘貞相見的場景,描繪了兩人對比鮮明的狀態,以彰顯作者對友人的關心和思念之情。
接下來一段講述了白居易離開楊九弘貞所在的地方,來到長安的情景。詩人以太白山和夏云來表達離別的悲涼感,抒發了自己身居陌生城市的孤寂之感。
再往后幾句,描述了作者現在的狀態。他抱著對理想追求的堅定,忍受著疾病和貧困的困擾,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對楊九弘貞贈詩的回答。他將詩作看作是對內心壓抑與渴望的抒發,并以此寄托對友情的珍視。
整首詩詞以簡約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友情和生活的體悟,表達了白居易志在文學創作之上,對貧病之中的高人志士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傳遞了溫馨動人的友情之意。
“投我如振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yáng jiǔ hóng zhēn cháng ān bìng zhōng jiàn jì
酬楊九弘貞長安病中見寄
fú zhěn jūn jì jì, zhé yāo wǒ yíng yíng.
伏枕君寂寂,折腰我營營。
suǒ jiē jīng shí bié, xiāng qù yī xiǔ chéng.
所嗟經時別,相去一宿程。
xié shǒu zuó hé shí, kūn míng chūn shuǐ píng.
攜手昨何時,昆明春水平。
lí jùn lái jǐ rì, tài bái xià yún shēng.
離郡來幾日,太白夏云生。
zhī zǐ wèi dé yì, pín bìng kè dì chéng.
之子未得意,貧病客帝城。
pín jiān zhì shì jié, bìng zhǎng gāo rén qíng.
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
yǐn jǐ zì tián dàn, bì mén wú sòng yíng.
隱幾自恬澹,閉門無送迎。
lóng wò xīn yǒu dài, hè shòu mào mí qīng.
龍臥心有待,鶴瘦貌彌清。
qīng jī fā wéi wén, tóu wǒ rú zhèn qióng.
清機發為文,投我如振瓊。
hé yǐ wèi jī kě, pěng zhī yín yī shēng.
何以慰饑渴,捧之吟一聲。
“投我如振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